今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施行五周年。這是我國首部全面規范社區矯正工作的法律,不僅奠定了社區矯正制度的四梁八柱,也讓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依據、定位更加清晰。
五年來,福清市檢察院堅持以制度建設為引領、以重點領域為抓手、以協同配合為保障,做到“監督到位不缺位,配合有序不越位”,助力社區矯正工作提質增效。
堅持以制度建設為引領
推動常態長效
聚焦主責主業,完善制度機制,變“事后被動監督”為“全程主動介入”,推動社區矯正執法工作規范化、精細化。
細化工作流程
明確監督重點
立足工作實際,圍繞社會調查評估、交付執行、請假外出、變更執行、訓誡警告、終止解除、收監執行等基本環節,明確監督事項和檢查內容,確保法律監督有據可循、有章可依。五年來,針對社區矯正工作違法行為共提出書面糾正意見和檢察建議163份。
規范制度適用
統一執法尺度
派員列席社區獎懲工作組會議,圍繞社區矯正對象獎懲法律適用的準確性、程序的合法性、證據材料的真實性等核心事項,與社矯工作人員開展深入探討,發表專業意見,統一獎勵標準、懲戒方式和力度,破解實務難題。
堅持以重點領域為抓手
推動系統治理
牢固樹立“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理念,推動監督效果由“一案之問”向“共性問題”拓展,由“個案辦理”向“類案監督”延伸,做好辦案“后半篇文章”。
“調查核實+檢察建議”
規范保外就醫病情復查工作
針對個別保外就醫對象惡性腫瘤病情未愈而被提請收監執行的情形,通過調閱病歷材料、走訪保外就醫人員等方式,深挖問題癥結。圍繞社矯機構與病情復查審查小組醫療專家間工作銜接不暢、對法律規定理解存在偏差等問題,邀請市人大代表、社矯工作人員、病情復查審查小組醫療專家召開聽證會,共商對策、深化交流。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完善工作機制,聯合市司法局和衛健局共同出臺文件,規范罪犯病情復查工作開展。
“監督管理+教育幫扶”
做好預防罪犯再犯罪工作
一方面,探索“一案三查”機制,即調閱社矯檔案,掌握日常接受監督管理情況;與罪犯談話,查明再犯罪原因,核查社矯管理工作人員是否存在不當履職行為;走訪工作人員、矯正小組成員,調查了解相關人員有無監管到位。另一方面,做實“一案一總結”,定期與社矯管理機構召開聯席會或聽證會,對“罪犯又犯罪”“罪犯又違法”案件開展復盤總結,深挖誘發案件的個人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等,剖析社區矯正工作缺漏及深層次社會治理問題,找準社區矯正在監督管理、教育幫扶等方面的優化路徑。
堅持以協同配合為保障
推動同向發力
堅持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作,運用聽證會、聯席會議、座談會等方式集思廣益、凝聚共識,推動形成“監督—支持—協同”的良性互動。
強化檢司聯動
優化外出管理
針對社矯對象外出生產經營等合理訴求,召開公開聽證會,廣泛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聽證員及社矯機構工作人員意見,讓公平正義可聽可感。主動對接社區矯正機構,對符合請假外出的,簡化審批手續、暢通審批流程,確保社矯對象“出得去”“管得住”“矯得好”。
凝聚各方合力
激活基層組織活力
針對村(居)民委員會在協助社區矯正機構開展社會調查評估過程中存在認識不充分、協助不到位、責任不明確等問題,牽頭與市司法局、民政局、財政局聯合出臺文件,明確各方職責、業務培訓、經費保障、檢察監督等內容,推動常態長效。
五年來,村(居)委會共協助開展社區矯正對象個別教育2655人次,協助組織公益活動1012場,為社區矯正對象提供困難救助79人次。
延伸普法觸角
強化社矯人員教育
聯合市司法局深入轄區內24個司法所常態化開展“法律講堂”“以案釋法”等法治教育活動。五年來,共開展普法主題講座、座談會40余場,發放宣傳手冊4000余冊,與300余名社區矯正對象開展談話幫教,推動法治理念入腦入心,壓緊預防社矯對象再犯罪“安全閥”。
從“治已病”到“防未病”,從“管得住”到“矯得好”,站在五周年的新起點上,福清市檢察院將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為創新社區矯正工作方式、提升社區矯正工作質效注入檢察力量。
來源|福清市檢察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