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在高度緊張的全球稀土市場上,只是因為一句中國關于稀土的表態,就讓塞爾維亞站到了國際舞臺的聚光燈下。
當中國對稀土出口的管越發嚴格理后,塞爾維亞突然成為了歐洲車企爭相討好的“香餑餑”。
中國給出的承諾到底是什么,為何能讓歐洲放下身段向塞爾維亞求助呢?
中國與塞爾維亞的友誼
要解開這些謎團,得先從中國與塞爾維亞的過往說起,塞爾維亞的特殊地位,源于其與中國二十年鑄就的“鐵桿”信任。
這不是一時興起的外交辭令,而是實打實的合作與信任堆積起來的,作為 “一帶一路” 倡議在歐洲的重要支點,塞爾維亞與中國的合作早已滲透到多個領域。
從基礎設施建設到礦產資源開發,中國在塞爾維亞投入了不少力量,幫助這個國家完善產業體系、提升經濟活力。
從1999年貝爾格萊德使館事件的共同堅守,到如今在臺灣、涉疆等核心問題上的堅定支持,塞爾維亞始終是中國在中東歐最可靠的伙伴。
這種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態度,讓兩國關系超越了普通的經貿伙伴,成了真正的“鐵桿朋友”。
這種信任已轉化為堅實的經濟紐帶——匈塞鐵路的鋼軌正穿越巴爾干山谷,河鋼斯梅戴雷沃鋼廠的熔爐照亮了多瑙河畔,中國累計超過100億美元的投資重塑了塞爾維亞的工業骨架。
這種友誼不是掛在嘴邊的客套,而是經過時間檢驗的默契,為后來的稀土風波埋下了伏筆。
稀土的管控
轉折發生在中國對稀土出口實施更嚴格的管制之后。
今年以來,中國依據國際通行做法,對稀土相關物項加強了出口審批,畢竟稀土是制造電動車、電池和高科技產品的關鍵原料,兼具軍民兩用屬性,管控本就是應有之義。
可這一調整,卻讓高度依賴稀土的歐洲車企慌了神。
要知道,全球70%的稀土供應掌握在中國手中,而歐洲正加速推進綠色能源轉型,電動車產業對稀土的需求像滾雪球一樣增長。
中國的審批速度一度讓歐洲企業犯難,有數據顯示,4月以來提交的數百份許可證申請,最初只有約四分之一獲批。
不少零部件工廠和生產線都面臨停產風險,即便是后來審批速度提升到60%,企業依舊抱怨“磁鐵勉強夠用”,未來供應沒底。
在這場“稀土荒”中,塞爾維亞的日子也不好過,斯特蘭蒂斯這樣的國際車企在塞爾維亞設有工廠,生產菲亞特、雪鐵龍等車型,這些工廠是塞爾維亞工業產出和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
可隨著稀土相關原料越來越難“以正常價格”獲得,工廠的生產節奏被打亂,只能向塞爾維亞政府求助,對塞爾維亞來說,這些工廠關系到就業和經濟穩定,不能坐視不管。
可放眼全球,能穩定供應稀土的主要來源還是中國,而自己與中國的特殊關系,成了破局的唯一指望。
于是,塞爾維亞向中國伸出了求助之手,讓塞爾維亞安心的是,中國的回應既迅速又暖心。
中方明確表示,任何出口限制都不是針對塞爾維亞這樣的友好國家,還要求相關機構與塞方保持密切溝通,加快完成相關出口的許可程序,承諾為塞方的車企生產提供關鍵礦物的出口支持。
這不僅僅是一句口頭承諾,更是實打實的行動安排,讓塞爾維亞在全球稀土供應緊張的大背景下,有了穩定獲取原料的底氣。
歐洲的掉頭
這邊塞爾維亞剛拿到中方的“定心丸”,那邊歐洲國家就坐不住了,紛紛把目光投向了這個巴爾干國家。
歐洲車企的生產線還在為稀土發愁,歐盟雖然嘴上抱怨中國的管制“令人不安”,甚至炒作“稀土武器化”,可現實需求擺在面前——沒有稀土,電動車、高科技產品的生產就難以為繼。
他們知道,自己與中國的關系近期有些微妙,之前在中美競爭中頻頻追隨美國,態度搖擺不定,現在想直接從中國獲得便利,顯然沒那么容易。
而塞爾維亞不一樣,它與中國的友誼深厚,剛獲得中方的明確支持,成了連接中國與歐洲稀土供應鏈的關鍵節點。
歐洲車企和政府明白,想要繞過審批難題、穩定獲取稀土,借道塞爾維亞是最現實的選擇。
于是,歐洲開始主動向塞爾維亞示好,希望這個“中間人”能幫忙在中方那里多說幾句好話,讓自己的企業也能喘口氣。
這種轉變,說起來有些諷刺——曾經對塞爾維亞與中俄的密切關系頗有微詞的歐洲,如今卻要靠塞爾維亞來解決自己的“燃眉之急”。
曾因塞爾維亞親華立場頻頻施壓的歐洲國家,如今競相派員赴塞協調。
在克拉古耶瓦茨的工廠車間里,新設立的“稀土協調專員”正拿著清單清點剛到的釹鐵硼磁體——這些由中國直供的原料讓停工危機暫時緩解。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疾呼“需重新評估對華稀土依賴”的聲音猶在耳畔,法國財政部官員卻已悄悄為本土企業牽線塞爾維亞渠道。
斯特蘭蒂斯CEO塔瓦雷斯在股東會上坦言:“我們不得不把部分電機生產轉移到塞爾維亞,這是維持歐洲工廠運轉的唯一現實路徑。”
其實,歐洲的困境早有預兆,中國的稀土管制并非針對特定國家,而是基于國際通行做法的合規管理,商務部也多次表示會加快審批合規申請,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
可歐洲一方面依賴中國的稀土供應,另一方面又在政策上向美國靠攏,這種矛盾的態度讓自己陷入了被動。
現在,眼看生產線要停擺,才想起尋找“突破口”,而塞爾維亞恰好成了這個不可多得的“橋梁”。
這出由稀土引發的外交博弈,還在持續發酵。
中國對塞爾維亞的承諾,不僅鞏固了兩國的友誼,也向世界傳遞出清晰的信號:中國重視與友好國家的合作,愿意為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貢獻力量,但合作的前提是平等互利。
而歐洲能否借塞爾維亞獲得想要的稀土,不僅取決于塞爾維亞的斡旋,更取決于歐洲自身能否調整對華姿態,拿出真正的合作誠意。
畢竟,在全球化的產業鏈中,誰也離不開誰,唯有放下對抗、真誠合作,才能破解難題,塞爾維亞被“抬上牌桌”的背后,藏著的正是這樣一堂生動的國際合作課。
稀土還是不夠用,在塞爾維亞設廠的歐洲車企求助武契奇:請求與中方展開協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