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網援引拉美社報道,如預期所料,由共和黨掌控的美國眾議院以壓倒性票數否決了民主黨人阿爾·格林提出的因對伊朗發動襲擊而彈劾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動議。盡管共和黨控制著眾議院,這個結果并不意外,但344票對79票的投票結果也凸顯出民主黨人盡管對美軍襲擊伊朗三座核設施感到不滿,但仍不愿彈劾總統。在此次投票中,包括民主黨三位主要領導人在內的共128名民主黨人,與共和黨人一同投票,支持擱置格林提出的指控特朗普濫用職權的決議。
特朗普打擊伊朗核設施的決定,絕大多數國會共和黨人和親以色列的民主黨人都持贊成態度,但支持特朗普對伊朗動手,并不代表民主黨人任由特朗普繼續越過國會,將個人權力無限放大。尤其是在民主黨并未提前收到美軍即將對伊朗核設施發動襲擊的通知,共和黨卻對此心知肚明的情況下,民主黨人更擔心特朗普進一步采取單邊行動,甚至讓國會對總統的制衡能力形同虛設。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朗普雖然逃過了這次的彈劾,但民主黨人大概率不會放棄限制總統權力的嘗試。
布林肯(資料圖)
在這關鍵時刻,美國前國務卿布林肯在《紐約時報》發表尖銳評論,直指特朗普對伊朗三處核設施的軍事打擊不明智且不必要,是一個根本性錯誤。布林肯在文中寫到,“特朗普實際上是在試圖撲滅那場由他自己澆上汽油的大火?!辈剂挚险J為,如果特朗普在其首個任期內沒有撕毀伊朗核協議,事態就根本不會發展到今天這一步。
在布林肯看來,伊核協議原本可以有效地將伊朗制造裂變材料的核項目封鎖起來,而特朗普退出協議后,伊朗加速鈾濃縮,突破時間縮短至“幾天或幾周”。
有分析認為,作為拜登政府時期的國務卿,布林肯此時發聲,既是對特朗普政府的抨擊,也是在暗戳戳給民主黨攬功,搶先占據道義制高點。雖然當年的伊核協議不完美,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伊朗的核計劃,拜登政府也一直希望重返協議,始終不得其法。反觀特朗普,1.0時期悍然退出協議,2.0時期一上臺就大打出手,差點釀成中東大戰,孰是孰非一目了然。布林肯那一句輕飄飄的“自己澆油自己滅火”,將特朗普短視、魯莽、前后矛盾的特性暴露無遺。
特朗普(資料圖)
從美國情報機構掌握的信息來看,布林肯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美國政府不得不承認一個尷尬的事實:伊朗約400公斤60%豐度的濃縮鈾已被轉移至不明地點,這些材料足以制造9枚甚至更多的核彈!軍事打擊造成的損害十分有限,伊朗有能力迅速修復受損設施。伊朗科學家掌握的核領域知識,是任何軍事行動都無法剝奪的寶貴財富。
民意調查也顯示,大部分美國民眾并不愿看到政府介入以伊沖突。如此看來,特朗普的一意孤行讓自己陷入了內憂外困的境地,自從上臺執政之后,除了曝光率非常高以外,特朗普基本在各個領域都沒有建樹。對于特朗普來說,他想要涉及的領域很多,但實事卻沒落實幾件,這無疑讓外界對特朗普的質疑聲越來越大。就算是特朗普的鐵桿票倉,也是希望他讓美國偉大,而不是在外部事務當中橫插一腳。
特朗普(資料圖)
總之,伊朗和以色列雖然已經同意停火,美國下場空襲伊朗沒有導致局勢失控,但中東問題就像一枚定時炸彈,時刻威脅著特朗普政府。從本質上說,特朗普也是被逼無奈,他既要維護好自己的支持者群體,要避免被卷入中東沖突,但同時他也不敢得罪以色列為代表的猶太力量。目前特朗普的執政還算穩定,眾議院懸殊的投票結果印證了這一點。如果特朗普接下來這一年半還是爭議不斷,鬧出各種麻煩的話,民主黨恐怕會在2026年發起真正的反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