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復旦大學與阿迪達斯贊助合作儀式在復旦大學正大體育館舉行。120歲的“老校”與75歲的“老牌”握手,雙方將就校園運動建設、特色人才培養和體育文化建設展開深入交流,全方位推動校園體育、體育教育的發展。同時,后者還為復旦大學排球、武術、游泳、射擊、女足等高水平運動隊提供專業裝備支持。這次簽約用時雖然短暫,但其背后的敘事卻關系到校園體育的根基,也關系到上海建設“全球著名體育城市”的關鍵階段。
2020年,上海市發布了《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綱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體育城市。根據綱要,到2025年,上海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要達到45%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左右。這些具體指標的實現,需要城市在基層特別是校園體育領域進行深度布局。
復旦大學無疑是校園體育生態的典范。過去五年間,復旦大學男子排球隊兩次獲得中國大學生排球聯賽冠軍。與此同時,復旦的高水平運動隊在訓練設施和科研平臺方面也日趨完善。“以體育人,以體育德”不僅是復旦的傳統,更是上海城市體育“三級賽事體系”在高校落地的真實寫照。
阿迪達斯此次選擇復旦作為合作伙伴,并非簡單的贊助行為,而是其“在中國,為中國”長期戰略布局的一部分。2024年,該運動品牌在中國的營收創下近三年新高,品牌已逐漸形成“本地設計、本地制造、本地服務”的閉環商業模式,在商業利益與公益事業之間找到了新的平衡。
事實上,體育品牌與中國頂尖高校的深度合作正在加速。今年2月,阿迪達斯與清華大學簽署了三年合作框架協議,聚焦體育科技與運動人才的培養。如今復旦的加入,進一步體現出國際品牌逐步構建起“精英科研—校園競賽—城市互動”統一的價值鏈。
除了本次簽約,阿迪達斯還在全國高校推廣“中國大學生路跑聯賽”(CURA)。復旦大學從2023年開始參與此賽事的日常跑步活動,逐漸將跑步塑造成校園文化。當校園跑道上的燈光點亮夜晚,也同時提升了上海城市體育的“經常運動人口”比例。
體育與城市發展在上海一直并非口號,而是實際行動的結合。浦東川沙體育場的改擴建、徐匯濱江體育風景線建設,以及每年吸引近20萬人次參賽的上海學生運動會,都在助力上海建設全球著名體育城市的目標實現。然而,企業與高校的聯動,讓這一目標有了更多實現路徑的可能性。
在簽約儀式上,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強調要“共建體育文化高地”,阿迪達斯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蕭家樂則表示將“把全球資源帶入校園”。雙方的目標一致,即通過這種合作讓體育不僅是競技活動,更是融入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文化。此次簽約儀式當天,中國女排主攻手李盈瑩也受邀來到復旦大學,與學生運動員互動交流,并分享了自己正在康復訓練中的心路歷程。“作為運動員,我們會經常面臨傷病的困擾,但保持積極心態、堅持訓練與恢復尤為重要,”李盈瑩表示,“我很高興看到企業與高校攜手合作,這種模式能夠給學生們提供更多的運動資源和鼓勵,讓他們體會到體育的魅力與價值。”
上海建設全球著名體育城市,不僅需要高端國際賽事的吸引力,也需要來自校園與社區的基礎支撐。從這一視角來看,此次復旦大學與國際運動品牌的合作不僅僅是一場品牌推廣,而是探索城市體育治理與高校教育協作模式的新起點。當商業能尊重教育本質,高校能開放優質資源,上海的體育城市建設才真正步入良性循環。
原標題:《當百廿復旦遇見“在中國,為中國”:從一場簽約看校園體育與全球體育城市建設》
欄目主編:陳華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姚勤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