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這地方,是在19世紀初被沙俄占領的,當時伊朗卡扎爾王朝兩次敗給了沙俄,因而割讓了這部分土地。
當初沙俄占領這塊地盤的時候,也沒想著這里能創造多少經濟價值,他們只是想要不斷向南擴張,從而獲得南部的出海口而已。
結果到了1873年,阿塞拜疆的巴庫,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從此以后,巴庫油田便開始聞名于世界。
阿塞拜疆堪稱蘇聯的錢袋子
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庫,被稱之為石油之城。因為這地方在一戰之前,曾經是全世界產量最高的油田。
蘇俄、蘇聯建立以后,一直說他們是從一窮二白中崛起,尤其是斯大林的擁護者們,居然說斯大林將一個純粹的農業大國,在短短十多年的發展后,就變成了一個強大的工業大國。
在很多人為蘇俄,為斯大林的領導力感動落淚的時候,很少有人會稍微動腦子去質疑一下,這事兒靠譜嗎?蘇聯集中力量干大事的精神,的確有其厲害之處,但若是把蘇聯的工業成績,全都歸功于此,我認為有失偏頗。
其實沙俄后期,俄國就已經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工業大國了。在一戰之前,俄國的工業水平,僅次于英法德美四國,位列世界第五。
1914年沙俄的鐵路總里程,已經超過了7.8萬公里,鋼鐵產量位列世界第五,石油產量在20世紀初,位列世界第一。所以說,沙俄雖然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國,但他們依舊也在發展工業,只是成績沒有英法德美那么亮眼罷了。
其他的不多說,就先看看沙俄的石油產量為啥曾經是世界第一呢?主要就是依賴的阿塞拜疆的巴庫油田。一戰前的巴庫油田,石油產量有多夸張呢?據統計,1901年巴庫油田的產量達到1100萬噸,居然占了世界石油總產量的一半之多。
所以說,蘇俄崛起之路上,曾經讓出了大量領土,但阿塞拜疆是絕對不能讓出去的。因為這里有大量的工業血液。而這些,才是蘇聯崛起的重要依靠。
可以說,斯大林在位期間,阿塞拜疆的石油產量,一直都是15個加盟國中最高的一個,約占蘇聯石油總產量的71.5%左右,堪稱蘇聯的錢袋子。
即便斯大林去世以后,蘇聯又在西伯利亞開發了不少新油田,外加巴庫油田開采過度,導致巴庫油田的石油產量,在蘇聯石油總產量中的份額不斷下降,但他們依舊能夠每年為蘇聯提供1200萬噸以上的石油。
蘇聯解體后,阿塞拜疆和俄之間并未撕破臉
蘇聯解體的過程中,俄羅斯可謂是貢獻最大。作為這個聯盟最大的成員,其實只要俄羅斯不點頭,蘇聯根本散不了。
那么俄為什么非要點頭呢?
- 一方面是因為當時俄的話事人葉利欽,并沒有做到蘇聯的一把手的位置,而蘇聯方面只想給他一個不痛不癢的職位,這讓葉利欽很不爽。明明可以當老大,為什么非要屈居人下?
- 另一方面是因為俄羅斯方面覺得,聯盟中大量的成員國,都在吃聯盟的補貼過日子,自身為聯盟創造的價值基本就是負數。而聯盟的補貼,很大一部分都是俄羅斯貢獻的,那俄當局肯定心里不平衡啊,憑什么?
因此,當蘇聯面臨解體危機的時候,俄話事人葉利欽是帶頭響應的。事后他也如愿以償,成了俄的最高統治者,上頭再也沒人了。
俄羅斯和那些整天要補貼的加盟國,關系是很一般的,甚至是非常差。但是俄羅斯和阿塞拜疆的關系,其實還算湊合,原因無非有二:
- 第一,阿塞拜疆和俄羅斯雖然接壤,但彼此沒有領土爭端。蘇聯解體后,這兩家之間劃分得十分明確,所以沒有后續矛盾。
- 第二,阿塞拜疆和俄羅斯一樣,都是為蘇聯經濟貢獻較大的成員。阿塞拜疆不僅不需要拿俄羅斯提供的補貼,反而還要去補貼別的小伙伴,所以俄羅斯和阿塞拜疆之間,是沒有經濟糾紛的。
因此,蘇聯解體以后,俄羅斯和阿塞拜疆之間,并沒有立刻撕破臉。相反,阿塞拜疆還曾經積極參與了由俄羅斯組織的獨聯體以及集安組織。
哪怕是在納卡爭端的時候,俄羅斯明擺著偏袒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也沒有因此和俄直接翻臉。可見兩家是有友好基礎的。
為何2024年后,俄阿關系迅速惡化
從2024年開始,俄阿之間的關系,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正在惡化。以至于到如今,雙方已經開始互相抓彼此的人了。那么是什么造成了這一點呢?
一般來說,這事兒要從2024年12月份的阿塞拜疆航空遇襲事件說起。針對這事兒,阿塞拜疆當局,第一時間認定是俄軍方干的。為此,阿塞拜疆話事人,曾要求俄話事人道歉、賠償并且嚴懲涉事人員。
俄話事人的確道歉了,但擔責、賠償乃至嚴懲涉事人員等等,俄方卻沒有任何表態。從這個時候開始,雙方的關系就陷入了不確定當中。
到了2025年7月1日,居然有匿名信以及相關音頻,將矛頭直接對準了俄軍方。算是把這事兒給做實了。雙方關系大概率會因此進一步惡化,除非俄當局拿出態度來平事兒。
這事兒或許只是一個導火索,真正讓雙方關系惡化的根源,還得是納卡問題。畢竟俄多次支持亞美尼亞對付阿塞拜疆,導致阿塞拜疆在這個問題上,折騰了30多年時間。
過去阿塞拜疆不敢在這個問題上找俄羅斯的麻煩,主要是因為自身在俄面前太小了,簡直不值一提。但2022年俄烏戰爭以后,俄的處境讓阿塞拜疆看到了翻臉的可能。
此外,土耳其是大力支持阿塞拜疆的,畢竟雙方覺得彼此都是突厥后裔,可謂是同宗同源。土耳其方面只需要稍微拱點火,那俄阿兩家的關系肯定好不了。
俄想留住前蘇聯的班底,的確有點難
俄打車臣戰爭,是為了保住俄聯邦的領土,打俄格戰爭,支持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交戰,是為了守住高加索地區的南大門。發動對烏的特別軍事行動,是為了防止烏克蘭倒向西方。
其實這一切,都是為了守住蘇聯當年的班底。除此以外,俄組織獨聯體、集安組織,以及俄白聯盟等等,也是出于這個目的。
所以說,歷史有時候就是一場循環,當年俄拋棄前蘇聯加盟國時有多爽快,如今再收拾舊山河的時候,就有多后悔。要不是葉利欽對俄話事人有知遇之恩的話,估計早就被釘在恥辱柱上了。
俄為了守住蘇聯的班底,可謂是軟硬兼施,煞費苦心。不過如今看來,似乎效果不怎么樣。各路小弟們,在過去30多年的發展中,各自找到了自己的節奏,絕大多數昔日小弟們,都不愿再緊跟大鵝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