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賣怎么點才能更放心?路子不止一條。
長期以來,消費者對于外賣食品安全的擔憂,并不全是餐廳自身生產環節問題,更大程度是生產-流通環節的信息非對稱、不透明導致。
譬如大家望文色變的“外賣店”,腦海中可能會自動對應到“小作坊”。但這幾年也有不少餐飲連鎖品牌下場加入,開出各種類型的外賣“衛星店”,用更加透明的運營模式,打消了消費者的顧慮。
而且在透明、可信這個事上,美團從2024年底開始運籌的“浣熊食堂”,也做了很多努力和改進,可以說是行業首創。
但這并非是單純的自營食堂外賣,而是選了個苦活累活——做基建。
浣熊食堂從2024年底開始悄然出現,美團官方定義,是以線下投資建設的集中式外賣廚房為基礎,以“全程可視可追溯”為運營原則,延伸至餐飲全鏈條,聯合商家共同保障食品安全。
大到老鄉雞、真功夫等連鎖餐飲品牌,小到一兩個人的夫妻老婆店,全部把大家集合到一起專做外賣。
租一個超大的場地,把每個品牌像切豆腐塊一樣,規規整整放在一起。所有品牌還必須開放式呈現,透明到100米外必須能看見廚子炒菜放的蔥花還是大蒜。
而且浣熊食堂的場地全是美團自己設計裝修的,標準高得嚇人。
油煙機、水池、下水道這些全按監管部門的最高標準來,消毒池、沖洗池分得明明白白,比我家的廚房都規范。
最狠的是每個店里至少都裝了兩個 360 度無死角的攝像頭,24 小時對著廚房拍。
浣熊食堂AI監控系統|參觀局拍攝制作
這些攝像頭不是擺樣子的,里面集成了 AI 識別系統,要是看到有人違反食安規范操作,或者食材亂放,馬上就會觸發報警系統,店長、負責人會第一時間介入,現場要求整改。
看來這一把,美團開局就走的是高標準路線,把外賣廚房當成了 "高品質外賣的基礎設施" 來搞,自己花大代價投入,讓商家“拎包入住”,格局一下子就打開了。
2
美團為了證明硬剛外賣食品安全的決心,浣熊食堂還下決心捋順了全鏈路的管理方法。
第一層是商家自檢,每天必須在商家APP 上傳冰箱、水槽等廚房狀態清潔后的照片,自己先給自己挑毛病;
第二層是浣熊食堂店長巡檢,每天 4 次雷打不動,從進貨臺賬到操作流程全查一遍,發現問題當場整改;
第三層是美團自己的飛檢,不打招呼直接殺到現場突擊檢查,專挑容易出問題的地方下手;
第四層就是剛才說的明廚亮灶 + AI 巡檢,24 小時實時監控,任何違規操作都逃不過。
第五層是全程在美團用戶側直播,或者定期上傳門店各種食安記錄,讓用戶點外賣前了解商家的一舉一動;
第六層... ...
不行了,為了響應用戶的需求,哪個店長想出的這種管理方法,根本數不完有多少層了。
這種管理模式有多狠?
舉個例子,以前有些小商家可能覺得 "差不多就行",但在浣熊食堂,你要是哪次自檢沒通過,店長馬上就找上門來,比你媽管你寫作業還嚴。
時間長了,商家自己都養成了高標準操作的習慣,因為知道任何一點疏漏都會被抓到。
浣熊食堂向公眾開放參觀|參觀局拍攝制作
再看供應鏈,大連鎖品牌有自己的成熟合作方,那么好,你就把信息接入進來,店長可溯源;中小商戶呢?商家可通過“快驢進貨”與正大、圣農、益海嘉里等超過200多個品牌食材供應商建立源頭直采鏈路,得到完整的食材供應鏈服務,加入到供應鏈全鏈管理及追溯體系。
所以,在美團搞的浣熊食堂點外賣,如果能吃出來食品安全問題,可能比你買彩票中500萬的概率還低。
3
作為一個每天點一次的資深外賣黨,我太懂大家點外賣時的糾結了。
每次打開 APP,手指在屏幕上劃來劃去,心里卻在瘋狂對比:這個價格有點貴?這家餐廳怎么沒有門店照片?他家的番茄牛腩沒染色吧?商家自配的時間靠譜嗎等等... ...
從“局哥”點過上千份外賣的經驗來總結,價格、食安、品質、配速四個問題,是每個用戶心里最不想出現的BUG。
我自己也踩過雷,點了份蓋澆飯,吃著吃著發現菜里有根頭發,當時就差點吐出來。后來給商家差評,商家還打電話來罵我,氣得我直接卸載了 APP。
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這種經歷:看外賣圖片上的漢堡又大又飽滿,肉餅看著就流口水,結果拿到手的時候,面包扁得像被踩過,肉餅薄得能透光,生菜蔫了吧唧的,完全就是 "買家秀" 和 "賣家秀" 的區別。
這種情況下,就算價格便宜,大家也不愿意再買第二次,因為體驗太差了。
這種事兒多了,大家對外賣的信任度自然就降下來了,很多人甚至寧愿自己帶飯,也不愿點外賣。
外賣不健康、不安全的蝴蝶效應也會越來越大。
偷偷告訴大家,美團浣熊食堂這次真的解決所有人對外賣食安、品質等焦慮的痛點。
入駐商家出餐|參觀局拍攝制作
這么說吧,在浣熊食堂的外賣里吃出食安或品質等問題,可以不用再跟商家打嘴架了,直接找美團投訴。
就像孩子考試分數不好,老師就直接找家長。
別管浣熊食堂里的外賣吃出啥問題,我就找美團,誰讓浣熊食堂能全鏈路溯源呢,從食材到切配,從烹飪到打包,都記錄在案。
4
餐飲圈的人可能會覺得,美團搞浣熊食堂就是為了賺點租金,其實不然。
如此大的資金投入和高標準建設,如果只是為了轉租,那恐怕純粹是門虧本生意。要認識到的是,投資供應鏈,這是一門讓渡利益的長期生意,是沒辦法追求短期回報的。
往深了看,這是美團在下一盤大棋,目標是要通過浣熊食堂這個標桿,帶動更多的餐飲商家“卷”食品安全、“卷”質量。
以前外賣行業的食品安全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統一的標準和嚴格的監管。
很多小商家為了省錢,在衛生和食材上偷工減料,監管部門力量又不夠,導致整個行業的口碑都受到影響。
美團搞浣熊食堂,相當于給行業樹立了一個標桿。
通過高標準的硬件設施、嚴格的管理體系和透明的信息公示,告訴所有商家:想要做好外賣,食品安全是基礎,不是可有可無的選修課。
越來越多的商家看到浣熊食堂的商家因為食品安全做得好,而獲得更多訂單和好評時,自然會跟著效仿,從而推動整個外賣行業的食安水平提升。
說實話,美團搞浣熊食堂,圈外人看起來是步險棋,圈內人看是一步妙棋。
險的是,這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而且短期內很難看到明顯的回報。
妙的是,它抓住了外賣行業的痛點,有可能從根本上走出行業新生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團的這套模式是有市場需求的,無論是大商家還是小商家,都意識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愿意在一個規范的環境里經營。
5
現在看美團搞的這浣熊食堂,是不是突然發現這事兒沒那么簡單?
有人可能會問,美團這么折騰,到底圖啥?賺錢嗎?
說實話,短期內肯定不賺,光裝修一個浣熊食堂就得砸進去上百萬,還得養著店長、巡檢等運營團隊。
但往長遠看,美團這是在 "買信任"。
當用戶知道浣熊食堂的外賣廚房比自己家廚房還干凈規范,這種信任一旦建立,就是限量labubu都換不來的資產。
以前大家覺得外賣就是 "湊活吃",反正看不見后廚,眼不見為凈。
但美團偏不,非要把后廚扒開給你看,還搞出“千層餅”防線鎖死食安,就像開篇說的,這不是下場做外賣,而是把外賣最苦最累的 "根基" 給重新夯了一遍。
現在浣熊食堂在北京、杭州開了 10 家店。
老鄉雞入駐浣熊食堂|參觀局拍攝制作
老鄉雞、真功夫這些大佬都搶著入駐,甚至小商家為了進浣熊食堂都得排隊。
說明美團這波硬剛食品安全,不是自己瞎折騰,而是戳中了商家和用戶的痛點,商家想在更規范的環境里賺錢,用戶想點更放心的外賣。
作為一個資深外賣黨,我太希望浣熊食堂能遍地開花了。
不為別的,就為了以后點外賣時,不用再像拆盲盒一樣提心吊膽,能踏踏實實知道自己吃的東西是從哪兒來的,怎么做出來的。
至于以后這事兒能做成啥樣?我只能說很期待,但一點都不意外,畢竟美團這家伙,搞事情就沒輸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