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近代史上一位極具影響力的人物,張學良的每一個舉動都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熱議。
1990年,這位被軟禁了超過半個世紀的老人,終于在90歲高齡之際,于蔣介石父子相繼辭世后,迎來了久違的自由。
6月3日,正值張學良九十壽辰,同時也是他獲得自由后的第一個生日。
這一天,海內外的各界朋友紛紛趕來祝賀,場面熱鬧非凡。
作為“少帥”的昔日摯友,中央政府也第一時間發來了賀電和生日賀函,表達對他重獲自由的慶祝與敬意。
不久之后,中央還特別邀請張學良回到東北故鄉,親眼看看這些年家鄉的變化與發展。
甚至派遣了他昔日的部下呂正操前往美國,親自拜訪張學良,表達關懷與問候。
然而,由于種種復雜的原因,這次回鄉計劃最終未能實現,成為張學良生命中一大遺憾。
2001年10月14日,百歲高齡的張學良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的史特勞比醫院安詳離世。
他的去世像當年重獲自由一樣,再次引發了廣泛關注和哀悼。
然而,當公眾正準備向其家屬送上慰問時,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爆出——張學良留下的遺產竟高達六億元!
試想,他被軟禁整整54年,雖有基本生活保障,卻完全沒有經營和收入權利。
那么,這筆龐大的財富究竟是從何而來?
盡管被軟禁后的生活頗為清苦,有時甚至顯得落魄不堪,
但張學良的前半生卻極為富裕且風光無限。
當年,張家資產之豐厚,足以與半個中國的財富比肩。
中國有句古話叫“子承父業”,意指家族財富通常由上一輩傳給下一代。
張學良作為“少帥”,其大部分財產實際上源自他的父親——當時權傾一時的“東北王”張作霖。
張作霖出身于東北海城縣北小洼村的普通農戶家庭。
早年為了謀生,他參軍入伍,二十歲時還曾參加過甲午戰爭。
戰爭中,清軍慘敗于日本,被迫簽訂屈辱的《馬關條約》。
為節省賠款費用,大量士兵被遣散,張作霖失去了軍籍,回到東北山林成為土匪。
在三十歲之前,他幾乎無所建樹,靠打家劫舍維生,生活頗為艱難。
直到27歲那年,他結識了當地富商于文斗,獲得其幫助,得以被官府招降,擔任晚清的管帶職務。
這開啟了他在東北擴張勢力的歷程。
隨著時間推移,張作霖不斷擴大地盤。
到了民國時期,張作霖已成東北一方霸主。
1922年(民國十一年),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束后,張作霖率軍退回關外,成功掌控東北全境。
自此閉關自守,成為威震四方的“東北王”。
當時東北幾乎掌握了中國大半的工業資源。
由于俄日長期爭奪該地,兩國投入大量資金修建鐵路,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到1920年代中期,東北擁有全國七成以上的大型工廠和六成以上的鐵路里程。
張作霖執掌東北后,推行招商引資政策,吸引國內外商人投資,軍隊和警察免費保護商鋪。
在當時,除上海和廣州外,幾乎無其他城市能做到如此規模。
大量商人紛紛涌入,開辦工廠與商鋪。
1928年,東北三省擁有兩千多家資產萬元以上的商鋪,和無數小型商號。
同時還有34家外資銀行和占全國七成份額的商貿工廠。
東北成為中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
張家作為當地權貴,自然成為“富可敵國”的大地主豪族。
作為張作霖最信賴的長子,張學良理所當然地繼承了這份龐大家業。
張家的財富之雄厚,從歷史事件中可見一斑。
1925年11月,因不滿張作霖寵信楊宇霆的軍事政策,張學良的良師益友郭松齡起兵叛亂。
奉軍措手不及,郭松齡迅速占領錦州一帶,大帥府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張作霖緊急調兵,著手轉移家財至日本。
士兵回憶,張家金銀珠寶堆滿七八大箱,僅姨太太的首飾就數不勝數。
張作霖珍藏的古董字畫16箱都未能完全裝載。
緊急調來27輛汽車才將大部分財產搬出府內。
無法搬運的大件則準備焚毀,幸好隨后奉軍反攻,郭松齡軍隊潰敗,家財得以保全。
除了家中寶藏,張家的財富更體現在龐大的軍隊中。
1925年,張作霖整編奉軍,將陸軍改編為20個師、7個旅、2個騎兵旅、2個炮兵旅及工兵輜重兵各一團。
10月,改編為6個軍團。
隨后航空處改為東北航空處,擁有5個航空隊和200余架各型飛機。
1926年,江海防總指揮部改為東北海軍司令部,統轄江防與海防艦隊,并接管渤海艦隊。
奉軍軍力達到巔峰,空有飛機,地面大炮,海上三艦隊,兵力達35萬人。
由此可見,張家財產之龐大。
然而,張家財富并未順利傳承給后人,而因兩件大事被迅速蠶食。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北平返回奉天途中,于皇姑屯遭日軍埋伏炸彈襲擊身負重傷,回府后不治身亡。
張學良繼承父親職位,成為響當當的“少帥”。
他后來接受國民政府改編,決定“易幟”,東北軍轉為國民政府軍“東北軍”,名義上完成了統一。
張學良任陸海空副司令兼東北邊防司令長官,仍握重權。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突襲東北軍北大營,開始全面侵略東北。
張學良當時在北平休整,接到消息后誤判為挑釁,下達“不抵抗”命令,致使東北三省全面失守,張家財產盡被日軍奪走。
日軍占領大帥府后,清點財產,發現張家在天津銀行、匯豐銀行各有千萬存款,朝鮮銀行有400萬銀票,正隆銀行200萬。
此外,東北境內還擁有大量房產、土地、商鋪、票號及私人銀行。
日軍還在家中搜出8萬根金條,共計256萬兩黃金,全部被運往日本。
父親遇害、家產失守、東北淪陷,張學良對日本的仇恨刻骨銘心。
1936年12月,蔣介石來西安督戰時,張學良和西安警備司令楊虎城聯合勸蔣放棄“攘外必先安內”,轉向抗日。
蔣介石嚴詞拒絕,12日晚,二人發動“兵諫”,以強硬手段逼蔣抗日,史稱西安事變。
在中共協助下,西安事變成功,蔣被釋放回南京,張學良被扣押。
自此,張學良被解除兵權,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軟禁生涯。
張家財富因這兩場變故迅速耗盡。
被軟禁期間,張學良生活雖有保障,每月僅獲蔣介石批準的幾百元津貼,僅夠家用,難以積蓄。
加之其揮霍成性,月底常常囊中羞澀。
那么,他去世時留下的6億遺產究竟從何而來?
這筆財富主要歸功于兩人。
其一,是好友宋子文。
宋子文是宋美齡的哥哥、宋慶齡的弟弟,四大家族宋氏新一代掌門人,曾任國民黨財政部長,經濟實力雄厚。
宋子文與張學良情誼深厚,張落魄時常向他借款,每次數萬元不等。
宋子文重義氣,慷慨相助,借款累計成巨額財富。
但這些錢僅是小部分。
更多財產來自張學良原配夫人于鳳至。
于鳳至是資助過張作霖的東北富商于文斗之女,年長張學良三歲,知書達理,感情深厚。
性格穩重細致的她,掌管著大帥府的家務財務。
張學良被扣押后,于鳳至四處奔走,試圖拯救丈夫。
1940年,她不幸患乳腺癌,不得不遠赴美國治療。
她與張學良的四個子女隨行。
為養活全家,于鳳至憑借經濟才能,將家中部分遺產投向華爾街,投資獲利豐厚。
1990年3月20日,93歲的她在美家中去世。
雖然離婚多年,臨終仍將億萬遺產留給前夫張學良。
張學良重獲自由后,接到遺產消息,攜家人赴美接收遺產。
年逾九旬的他已無力大肆揮霍,僅在夏威夷購置房產,攜家人安享晚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