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總覺得,只要兩個人相愛,就能攜手走到白頭。
可歲月走過大半,才發現:婚姻就如同一座需要精心維護的房子,光有“愛情”這樣的地基,還遠遠不夠,還得用“智慧”這般來加固墻體。
下面這三個“心眼”,不是讓你防著枕邊人,而是為了讓這份感情走得更穩、更遠。
越早懂得,晚年越從容。
一、話要說透,別讓誤會在心里發酵
我認識的李阿姨夫婦,結婚快40年了,可前兩年差點鬧到離婚。
起因很簡單:李阿姨覺得老伴總是對她冷淡,連話都不愿意多說一句。而李叔叔卻覺得老婆越來越愛挑刺,自己怎么做都不對。
兩人就這樣誰也不理誰,在家里冷戰了大半年。
后來還是女兒回家發現不對勁,坐下來一問才知道:
李阿姨以為老伴嫌棄她老了、不好看了;李叔叔卻以為老婆嫌他沒出息、掙錢少。
其實都是誤會!李叔叔只是更年期情緒低落,李阿姨也只是擔心身體走下坡路。
“我們倆在一起這么多年,竟然連對方在想什么都不知道!”李阿姨后來跟我感慨。
其實,夫妻相處最怕的就是“以為對方懂”:
1、有話當面說:不高興了、有想法了,別憋著,坐下來好好聊聊。
2、別一直猜來猜去,對方的臉色,看起來不太好,直接詢問“究竟怎么了”吧可別自己在那里,盲目地琢磨不停。
3、定期“談心”:哪怕每周有那么一次,將那電視給關掉,把手中的手機放下來,專心致志地聊聊彼此內心的想法。
夫妻之間,最貴的不是金銀財寶,而是那句及時說出口的“我懂你”。
二、孩子是寶貝,但別讓他們成為夫妻間的“第三者”
隔壁的張大爺張大媽,為了孫子的教育問題差點打起來。
張大媽覺得孫子要“富養”,什么好東西都給買;張大爺認為要“窮養”,不能慣著。
結果呢?兩人在孩子面前爭執不下,孫子學會了“挑撥離間”,今天跟奶奶說“爺爺不疼我”,明天跟爺爺說“奶奶偏心”。
老兩口為了孫子的事吵得不可開交,連睡覺都分房了。
我看著都心疼:“孩子是用來疼的,但不能因為疼孩子毀了夫妻感情啊!”
聰明的夫妻應該這樣做:
1、教育理念要統一:私下商量好原則,在孩子面前要“一個聲音”。
2、別當著孩子爭執:有分歧回房間討論,別讓孩子看笑話。
3、夫妻關系排第一:孩子再重要,也不能讓夫妻關系讓位。
記住:父母感情好,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三、朋友圈要干凈,別讓外人攪混了家里的水
我們小區有對老夫妻,本來過得挺和睦,可自從老太太迷上了跳廣場舞,認識了一幫“姐妹”后,家里就不太平了。
那些“姐妹”天天在她耳邊吹風:
“你看人家老李家,老頭每個月都給老婆買新衣服。”
“你們家老張怎么這么摳門?連個按摩椅都不舍得買。”
“女人啊,一定要為自己活,別什么都依著男人。”
老太太聽多了,回家就跟老頭鬧,要這要那,搞得老頭莫名其妙。
其實,外人的話聽聽就算了,千萬別當真:
1、家事別外傳:夫妻間的小摩擦,不要隨便跟外人說。
2、別人的建議要過腦:朋友的話未必適合你家的情況。
3、關鍵時候要搞清楚自己站哪邊;要是遇到有陌生人跟自己老婆吵架,得知道要幫著自個兒媳婦,
家是兩個人的堡壘,別讓外人的三言兩語毀了你們多年的感情。
錢鐘書先生說過:“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
但我覺得,真正的婚姻不是圍城,而是兩個人聯手建造的溫暖小屋。
這三個“心眼”,是為了讓這個小屋更加堅固:
溝通是門,讓心意暢通無阻;
原則是梁,讓家庭重心穩固;
邊界是墻,讓外界干擾止步。
等你們都滿頭白發了,還能手牽手在夕陽下散步,還能為了一件小事笑得像孩子,那才是這輩子最大的成功。
記住:夫妻之間的事情,并非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一邊前行一邊更加珍惜。這三個“用心之處”,希望你們都能夠盡快領會并知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