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昆玉,這個名字聽過很久了,但一直沒能提起興趣去試。
這天朋友請吃飯,選擇了這里,正好試試吧。
到店后,對廖昆玉這店名有點興趣,便網上查了一下。廖昆玉原來是明末清初的秀才,是一位客家人。
網上提及了一些廖昆玉的威水史,但似乎沒能找到他跟餐飲相關的事跡?
所以店家起這個店名,就是為了說明自己是做客家菜的嗎?還是說,這店是由廖昆玉后人所經營?又還是純粹的“傍大款”?
我還對店家“三百多年客家菜”的招牌有點興趣,不知道是不是,暗示這店的出品手藝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如果真是這樣,那就真要認真品嘗一下了。
我們點的菜有:鹽焗手撕雞、釀豆腐、山泉水燉土豬湯、青椒炒土雞蛋、白灼菜心。
鹽焗手撕雞。
鹽焗手撕雞,一直都是很多客家菜館的招牌菜,想必客家人都很擅長做這道菜吧?估計這里的出品應該也很不錯?
循例手機先吃。
奇怪的是,拍照的時候,居然聞不到香味?
以往吃過的客家咸香手撕雞,只要靠近一點,就能聞到香味。
于是,湊近,用鼻子搜索,果然,幾乎沒什么香味!
心里馬上感覺,不妙啊?
直接用嘴吧!
牙齒切下去,好柴啊!我是在吃干柴嗎?
你說雞胸就算了,可我把盤里所有的部分都全試了,區別就是:柴的類別不同而已······
牙齒怎么也沒想到,這回淪落到劈柴的份上!
而那死雞皮就更可惡了,牙齒根本就砍不過它!
使勁九牛二虎之力后,還是沒能攻破。
最后,只能屈辱地,拜托喉嚨拿去“火化”······
那邊廂,味蕾就更遭罪了。
這鹽焗手撕雞,是咸的,大家都知道,但沒想到的是,居然只有咸味!
客家咸香雞,怎就沒有了后面那個字?
當客家咸香雞只剩下咸,還有意思嗎?
哎,這道菜,我已經不忍心再評論下去了······
是我不懂欣賞啊。
釀豆腐。
這個是招牌菜,也是客家菜館基本都很擅長做的一道菜。想必,這回應該回到正軌了吧?
誰知道,一口去,牙齒就非常納悶:這客家豆腐怎就那么粗糙呢?
通常客家豆腐都水準挺高的,又嫩又滑,牙齒都懷念曾經跟客家豆腐談戀愛的日子了······
可這貨咀嚼起來,滿口都是石膏粉質感!這豆腐是骨折了嗎,需要那么多石膏粉?!
還有更失望的是,這豆腐居然沒有豆香味。
你說,你粗糙,你很丑,但是你至少要很溫柔吧?
一塊豆腐,不嫩,不滑,沒豆香味,里面釀什么都已經不重要了吧?
況且這釀豬肉也不精彩啊,足已侮辱了客家土豬的名聲了。
哎,能夠接連把客家菜的看家菜色咸香雞和釀豆腐做到這種程度的客家餐廳,大概也不多了吧?
山泉水燉土豬湯。
是不是山泉水不好說,不過,這水體比自來水確實輕透一些。
豬肉湯還不錯,肉香適度,口感偏淡,但踏實。
怎么說呢,里面就那么一丁點豬肉,如果能產生巨香濃的肉香味,那大概率就是科技的貢獻了?
所以,雖然這湯喝起來豬肉香味濃度不算高,反而讓人安心。事后也證實,科技狠活的痕跡沒那么深。
大概,這一道算是比較正常發揮的一道菜吧?
青椒炒土雞蛋。
這炒蛋太老了,香味較為低調,不好判斷是否土雞蛋?
白灼菜心。
菜心新鮮,菜味濃,值得一贊。
如果問這一頓最大的亮點什么?大概只能是白灼菜心了。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又上演一個跑龍套單騎救主的戲碼······
想起店家“三百多年客家菜”的招牌,經過這一頓后,我想,三百多年客家菜的手藝,大概跟廖昆玉關系沒那么大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