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封舉報信赫然出現在南京公安局,竟然是舉報街頭一個做生意的小攤販,說他是個特務。
接到舉報,公安局立刻派人前去調查,竟發現此人曾經擔任過國民黨政府“反省”院和“感化”院院長。
公安局立即將此人逮捕,因為他曾經在國民黨混的風生起水,很多人都知道他的經歷,被捕后的他無法辯解,想說什么,可又什么也說不出來。
在法庭上,審判長鞠華看了看下面受審的人,宣布:
"被告人鮑君甫,又名楊登瀛,經本庭審理查明,曾任國民黨調查科上海特派員,長期從事反革命特務活動...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楊登瀛聽到這判決,目瞪口呆,癱坐在椅子上,如果再不開口,自己恐將命不久矣.....就在被帶下去的時候,他聲嘶力竭地喊:“我不是特務,我為黨作出過重大貢獻,陳賡可以為我作證!”
此話一出,在場的人都震驚了!這個大特務竟然聲稱為我黨做過重大貢獻?一時間鞠華也拿不定主意,擔心誤判了,只能向陳賡將軍寫信求證。幾個月后陳賡的回信才姍姍來遲,他情真意切地回復如下:
這名國民黨大特務是何時投向我黨的?他為我黨做過什么重大貢獻?他與陳賡又有著怎么樣的聯系?
逆光而行,愛國者的蛻變
楊登瀛,祖籍廣東,自幼在日本生活、求學,畢業于早稻田大學。十一年的留學生涯,使得他不僅精通日語,而且對日本的經濟、文化、民間風俗等諸多方面都了如指掌,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日本通。
1919年楊登瀛回到了風起云涌的上海灘,在一家日商洋行擔任高級職員,同時也以嫻熟的日文為日本的一些通訊社撰稿。
1924年,他加入了改組后的國民黨,在“五卅運動”中,他結識了青幫中人,也是洋務工會的負責人楊劍虹。因為兩人是廣東同鄉,在千里之外的上海互相幫襯,一來二去就成了要好的朋友。
后來,楊劍虹去廣東投靠了陳立夫,在那里他成了陳立夫最信任的人,楊劍虹也將楊登瀛介紹給陳立夫,就此楊走進了陳立夫等國民黨高層的圈子里。
在此期間,他的生活中發生了一件事,這件事影響了他的一生。
1926年,一個朋友登門拜訪,說有人想要跟他學習日語,楊登瀛非常好客,欣然應允。萬萬沒想到,這位“學生”就是共產黨員陳養山,此后兩個人經常在一起舉杯論時局,吟詩抒抱負,兩人逐漸成為了志趣相投的密友。
陳養山
1928年的春天,陳立夫建立了“中統”,他命令楊劍虹幫他物色人才,楊劍虹第一時間想到自己的好友楊登瀛,于是邀請他加入。
但是,當時的楊登瀛剛因為公開指責蔣,被關進牢里,才放出來沒多久。如今又讓他加入“中統”,他的內心是極不情愿的,他看透了國民黨的獨裁和腐敗,不愿為其賣命。
此時,恰逢陳養山暫居在楊登瀛家中,陳養山得知此事之后,多次與楊登瀛徹夜暢談。楊登瀛了解到共產黨人的光明磊落,勇敢無畏,是真正為人民謀福利的好組織,經過再三考慮,他向陳養山吐露了自己的心聲,表示愿意為共產黨提供情報。
陳養山知道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打入到國民黨內部的機會,他立刻向組織匯報情況,并建議抓住這一良機與楊合作。周恩來得知此事之后,十分重視,派陳賡與楊登瀛面談。
并肩而行,開啟雙面間諜人生
1928年5月,一個細雨霏霏的夜晚,楊登瀛依約走進霞飛路的一家咖啡店。一想到自己要與“背過中正”的傳奇人物陳賡會面,楊登瀛的心中不免有些激動和緊張,但看到燭光燈影里的陳庚鎮定自若、言語幽默,他不禁松了一口氣,慢慢放松下來。
陳賡與他約定:在調查科站穩腳跟后,盡快打進淞滬警備處內部,同時也要與租界搞好關系,爭取贏得他們的信任。陳賡還給他安排了個保鏢連德生充當聯絡員,每月還提供充足的經費,以便他開展工作。
當時有汽車的人非常少,為了讓楊登瀛看起來更有身份地位,我黨又為他添置了一輛私人轎車,并在北四川路大德里的過街樓上,設立楊登瀛辦事處,還給他安排了專職秘書。
博取敵人信任,巧妙打入敵核心
此后,楊登瀛便化名為鮑君甫,打入敵人內部。為了進一步取得國民黨方面的信任,獲取更多情報,楊登瀛根據我黨的部署,制定了周密的計劃,一步步打入了國民黨核心圈。
每次陳立夫、張道藩等到達上海灘,楊登瀛便今日”一品香”,明夜“大都會”對二人熱情招待,以鞏固私人友誼。當他得知張道藩在國民黨內有死對頭,他便設法將張道藩的絆腳石挪開,張對他感激涕零,視其為知己,說:“老兄,你以后有任何用得著我的地方,盡管找我!”
為了應付國民黨,我黨經常將一些黨的宣言、內部傳單、刊物等真真假假的情報提供給楊。每當國民黨方面剛剛偵察到我黨的一些活動,我黨便迅速通知楊登瀛,讓他立刻上報調查科。
我黨甚至還會在租界內布置一些假據點,放上幾本冊子、文件,讓楊登瀛帶人前去破獲。在多次的默契配合下,楊登瀛輕而易舉地成為了調查科中辦事節奏最快,能力最強的人,他獲得了國民黨高層的賞識。
張道潘
后來,楊登瀛的上司楊劍虹因為青幫內訌而自殺,陳立夫趕赴上海,親自將委任狀交給楊登瀛。委任狀上寫著:
“特派楊登瀛在滬協助辦理重要案件并處理之,此令。”
有了這份委任狀,楊登瀛在上海處理事情就方便多了。后來,雖然調查科的主任換來換去,但每一任都非常欣賞楊登瀛。
楊登瀛此人的真可謂是八面玲瓏,雖然身處敵營,但他長袖善舞,仿佛刀尖上的舞者,每一步都有驚無險,游刃有余。
楊登瀛不僅經常給我黨提供有價值的情報,而且還配合組織鏟除了許多叛徒,營救了不少同志。
有一次,上級交給楊登瀛一個任務,讓他給巡捕隊送去了一封密信,巡捕隊隨后在平涼路的一個秘密據點,當場逮捕了七名我黨同志。原來是有叛徒出賣組織,楊登瀛送信時毫不知情,當看到我黨同志被捕的慘狀,楊登瀛恨得牙癢癢,發誓一定要抓住這個叛徒。
楊登瀛明察暗訪了許久,一無所獲,就在一籌莫展的時候,這個叛徒竟然找上門來了。
因為在那個叛徒看來,楊是大特務,投靠楊一定會有好處。他神秘地將事情講給楊登瀛聽,還炫耀自己的“功績”。此時,楊登瀛才弄清楚事情來龍去脈,原來此人就是那個叛徒。楊登瀛不動聲色地將告密者送出門后,立即向組織匯報情況,最后叛徒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營救關向應
1931年春,公共租界巡捕房在查封上海工聯機關時逮捕了關向應,并從他的居所搜出了一大箱文件,這些文件中有許多涉及絕密。黨組織知道后,命令楊登瀛務必盡一切力量設法營救,并將其手抄和復印的絕密文件取回。
關向應
巡捕房的人經過一番拷問,在關向應的身上沒有得到任何有價值的情報。于是就把目光轉向了那一箱子文件,國民黨得知消息后,也想從中獲取我黨的情報,便提出由他們派人來清理這些文件。但是,蘭普遜借口此案是租界查獲的,只準楊登瀛一人插手。
日本人不懂這些文件的內容,于是蘭普遜就安排劉鼎以文件專家的名義,到巡捕房鑒定文件。劉鼎和楊登瀛合作,晚上將一些真文件帶回家研究,第二天早上再將一些精心仿制的假文件換進去。經過一星期的研究,楊登瀛告訴蘭普遜,這些材料都是“學術資料”,被捕者不過是個思想激進的學者。
關向應積極配合楊登瀛,裝得碌碌無為,悲觀消極,從而蒙混過關。最后租界對于關向應這個“激進的學者”從寬判刑,押了幾個月后便釋放了。關出獄后去往香港,隨后又進入湘鄂西根據地,出任紅二軍團政委,與賀龍并肩作戰。
楊登瀛用他的機智和勇敢,多次拯救與我黨被捕人員于危難中,為我黨作出了重大貢獻。
1931年4月24日,叛徒供出黨的所有秘密,幸有深入敵人心臟的錢壯飛及時報信,黨組織得以轉移,才幸免于難。在異常危急的情況下,28日陳賡找到楊登瀛,告訴他:“你已經暴露了,快點到別的地方去躲躲吧?!?/p>
楊登瀛激動地握著陳賡的手說:“你真夠朋友,如此危難之時,還沒有忘記我?!?/p>
但為了不讓前期的辛苦潛伏白費,楊登瀛告訴陳賡,有張道藩在,他們不能拿我怎么樣,我如果此時撤退,那后面就沒有機會回來了。陳賡無奈,只得同意讓他見機行事。沒想到的是,兩天后楊登瀛就被捕了,國民黨對楊登瀛恩威并施,但是他自始至終都沒有供出我黨任何情況,還痛斥他們冤枉好人。
審了許久,國民黨也沒有實質的把柄,經過張道藩的疏通,半年后楊登瀛被保釋出獄,1934年又安排他擔任了南京反省院副院長。
由于楊登瀛在國民黨中混得風生水起,許多人都知道他,所以1950年他才被人舉報。經過陳庚的證明,公安局調查之后證實他為黨組織做過的貢獻,便判牢獄一年,但由于在獄中時間已夠,于是當庭釋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