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起,河北中南部要連下3天暴雨。王莊村500畝玉米剛抽穗,稈子脆得風一吹就晃。68歲的王大強蹲田埂上,指甲縫里全是泥。
“上回下大雨,鄰村玉米倒了三成。”他搓著旱煙直嘆氣。
縣農技站數據扎心:抽穗期積水超24小時,減產至少10%。
村東頭排水溝堵了半米厚淤泥,去年就說清,到現在沒動靜。李嬸翻出保險單:“交了三年錢,理賠咋這么難?”“‘小暑雨漣漣,防汛莫偷閑’,老輩話擱現在還中用。
”急壞了,急壞了,王大強扛起鐵鍬就往溝邊跑。
前年老張的地淹了,保險公司拖了倆月才賠錢。“光靠天吃飯不行,溝不通、險不賠,咱農民咋活?
”村主任蹲樹底下抽煙:“上邊撥的錢還沒到賬。”氣象站說,這次雨勢比去年猛,局部小時雨強超50毫米。
二柱子開著拖拉機往地里運沙袋:“我家30畝,倒一棵都心疼。
”去年全縣玉米因澇減產2.3萬噸,夠10萬人吃半年。“排水溝是命,可清淤要人工,誰來掏這個錢?
”張奶奶端著綠豆湯站田邊:“娃們歇會兒,喝口涼的再干。”農科院專家說:“提前挖深壟、培土護根,能減三成損失。
”可王大強抹把汗:“道理都懂,可老胳膊老腿干不動啊。”村小學操場堆著200袋防汛沙袋,說是給學校備的。“咱莊稼人的命,還沒幾間教室金貴?
”有人小聲嘟囔。鎮里通知明早開動員會,可暴雨后天就到。“等會開完,黃花菜都涼了!
”二柱子把鐵鍬往地上一戳。
去年這時候,鄰縣搞了“田頭應急隊”,澇災損失少了一半。“咱咋不學學?
”李嬸把保險單折得邊角發毛。王大強的鐵鍬磕到塊磚,震得虎口發麻:“這溝里啥都有,破鞋、塑料袋……”“都是咱自己扔的,怪誰?”張奶奶嘆口氣。
天陰得發沉,遠處傳來悶雷聲。
“先把自家地頭溝清了,總比干等強!”二柱子喊了一嗓子。
二十幾個村民抄起工具,溝里淤泥撲簌簌往下掉。“咱不圖啥,就想玉米能多結倆棒子。”王大強抹了把汗。
您老家有這種排水溝嗎?
評論區說說咋防澇。
免責聲明:本文據近期氣象預報及農民采訪整理,具體以官方信息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