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天7月20日才入伏。
比往年足足晚了10天! 熱浪來得遲卻更兇猛。 氣象數據顯示近20年僅3次30天短伏,前兩次都出現40℃極端高溫。
閏六月遇上母伏年。
老話說"母伏爽",但專家預警今年可能悶熱多雨,華北或現區域性暴雨。 秋老虎提前張牙舞爪。
末伏起始日比立秋晚,形成"秋包伏"格局,立秋后高溫恐持續18天以上。
晝夜溫差不足5℃。 城市熱島效應讓夜間低溫維持在28℃以上,大棚作物要防"蒸籠效應"。 反常天氣早有征兆。
今年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強,長江流域已出現6月持續強降雨。 農民朋友要打組合拳。
玉米灌漿期遇高溫可噴施磷酸二氫鉀,果園需提前挖好排水溝。 數據觸目驚心。
去年類似天氣造成黃淮海平原玉米減產12%,大棚果蔬腐爛率超三成。 三伏養生記住三字訣。 "午歇蔭"——避開正午勞作;"晚補水"——綠豆湯要喝溫的;"晨巡田"——露水未干時查蟲情。
專家觀點存在分歧。
部分學者認為厄爾尼諾消退會帶來更多臺風,也有人判斷副高控制將導致持續干旱。 您家秧苗現況如何?
歡迎曬圖說說應對妙招,特別想聽聽老農們的實戰經驗!
重要提醒:本文預報基于當前氣象資料,實際天氣請以官方預警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