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遺傳與環境因素共同誘發的、免疫介導的慢性疾病,無傳染性,但治療困難,常罹患終身。
銀屑病的表現和病因
銀屑病的典型表現為邊界清楚的紅斑,上覆有粗糙的鱗屑。根據皮疹特點及伴隨癥狀,銀屑病常分為尋常型、膿皰型、紅皮病型和關節病型。
以下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銀屑病的病因銀屑病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認為,銀屑病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誘發,同時伴隨個體自身免疫應答異常,以上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最終導致皮膚和/或關節的炎癥反應。
銀屑病的治療方法
銀屑病目前尚不可治愈,治療目的以控制癥狀、改善生活質量為主。
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局部外用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系統藥物治療。近年來,對于傳統治療的藥物不耐受,或者治療效果不佳的中重度銀屑病患者,又多了一類選擇,就是生物制劑治療。
選擇適合患者的治療藥物和方法,對控制病情、維持長期療效十分重要。根據嚴重程度,銀屑病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銀屑病以外用治療為主,中重度可使用全身用藥治療,還可聯合物理治療。
1)外用藥物:
常用外用藥物包括潤膚劑、維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軟膏)、維A酸類(如他扎羅汀凝膠)、糖皮質激素(如0.1%糠酸莫米松乳膏、0.05%丙酸氯倍他索軟膏)、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如吡美莫司乳膏、他克莫司軟膏)及相應的復方制劑等。
2)物理治療:
主要為光療,常用波長311-313nm的窄譜紫外線,適用于尋常型銀屑病和關節病型銀屑病,常見不良反應有皮膚瘙癢、干燥、紅斑、疼痛等。除紫外光療法外,還有308nm準分子激光療法,適用于皮損面積<10%體表面積的局限性斑塊狀銀屑病。
3)傳統全身用藥
主要包括甲氨蝶呤、環孢素、維A酸類、硫唑嘌呤、嗎替麥考酚酯等。
甲氨蝶呤是治療銀屑病的經典藥物,對各種類型銀屑病均顯示較好的療效,但其長期治療可引起肝毒性(如肝纖維化和肝硬化),且與甲氨蝶呤累積服藥劑量相關。累積劑量越大,發生肝毒性的危險性越高。
環孢素、硫唑嘌呤、嗎替麥考酚酯均為免疫抑制藥物,原作為器官移植后用藥,后發現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較好的療效,目前在多種免疫疾病(如腎病綜合征、類風濕性關節炎、銀屑病等)中均有應用。
這些藥物對用藥人群有一定的要求:用藥前均需排除活動性的感染(如結核、肝炎)、腫瘤;環孢素不適用于高血壓控制不佳患者、嚴重肝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患者;硫唑嘌呤不適用于肝損傷患者,并有一定的血液毒性,長期使用可引起骨髓抑制;嗎替麥考酚酯不適用于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的患者。
用藥期間,為監測用藥的安全性,需定期監測血壓、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血脂生化等(使用這類免疫抑制劑最好能監測藥物血藥濃度,對實驗室條件要求較高,一般需要在大型綜合性醫院檢測)。
4)新型生物制劑(靶向治療)
銀屑病治療中的生物制劑,是指通過現代生物技術制備研發、具有明確靶向性的單克隆抗體或抗體融合蛋白類生物大分子藥物。相對于銀屑病傳統治療藥物,生物制劑作用于特異性靶點,在銀屑病的治療中取得了較大進展,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
目前,我國已批準上市用于銀屑病治療的生物制劑包括以下幾種:
- 依那西普及其生物類似物;
- 阿達木單抗;
- 英夫利西單抗;
- 司庫奇尤單抗;
- 依奇珠單抗;
- 烏司奴單抗;
- 以及古塞奇尤單抗。
每種生物制劑都有各自的特點,其適用人群、用藥方案、安全性等需專科醫生結合患者病情綜合評估后選用。
什么樣的患者可以使用生物制劑?
不同患者,如何選擇生物制劑?
雖然生物制劑在銀屑病的治療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被稱為銀屑病治療中的“導彈”,但僅限于中重度銀屑病患者,尤其是對環孢素、甲氨蝶呤或光療等系統治療無效、禁忌或不能耐受的患者。不同亞型的銀屑病患者,選用生物制劑品種也有所區別:
關節型銀屑病,可優先選擇腫瘤壞死因子(TNF)-α抑制劑(依那西普及其生物類似物、阿達木單抗、英夫利西單抗);
有罹患結核病、乙型肝炎、心衰的高風險患者,白介素-17A(司庫奇尤單抗、依奇珠單抗)和白介素-12/23抑制劑(烏司奴單抗、古塞奇尤單抗)安全性更高;
易發生過敏患者,優先選用完全人源化生物制劑(阿達木單抗、司庫奇尤單抗、烏司奴單抗、古塞奇尤單抗)。
對于兒童,僅阿達木單抗和司庫奇尤單抗在我國分別獲批用于4歲及6歲以上兒童,其他生物制劑尚未在我國獲批用于兒童,如用于兒童需參照歐美國家推薦意見且超說明書用藥。
生物制劑安全性如何?
從2013年英夫利昔單抗在我國獲批用于銀屑病的治療開始,到阿達木單抗、司庫奇尤單抗、古塞奇尤單抗等生物制劑國內陸續獲批,生物制劑在我國用于銀屑病的治療僅10年時間,其長期安全性及療效仍需進一步觀察。
目前生物制劑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上呼吸道感染、鼻咽炎、注射部位反應(紅斑、疼痛、腫脹)、腹瀉、皮膚真菌感染、過敏反應等,大多為輕度。嚴重的少見/罕見不良反應包括心衰、惡性腫瘤、乙型肝炎復發、嚴重超敏反應、致死性感染等。
使用生物制劑期間需要注意哪些?
(1)用藥頻次:由于每種生物制劑的生物學特點、消除半衰期都有所區別,不同于傳統藥物,給藥周期通常較長,有的每周一次,有的每2周一次,有的每4周一次,且初始治療和維持治療期給藥頻率也可能不一致,患者需牢記自己的用藥頻次,以免用藥錯誤影響治療效果或引起嚴重不良反應。
(2)定期檢查:生物制劑雖然是靶向治療藥物,但仍屬于免疫抑制藥物,用藥期間需定期進行健康狀況評估,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應在用藥第4、12周及以后每3-6月查1次;結核相關檢查(PPD/IGRA、胸部X線/CT)應在用藥后每6-12月一次;尿妊娠試驗、抗核抗體檢測等根據癥狀監測。以上具體項目的復查時間還與生物制劑品種有關,具體需咨詢醫生或者藥師。若檢查發現異常結果需及時干預處理。
(3)疫苗接種:使用生物制劑期間,接種滅活疫苗或重組疫苗不增加疫苗安全性相關風險,在疾病控制穩定的情況下可以正常接種。但接種減毒活疫苗,理論上有造成病毒播散的風險,一般建議停藥4周或者更長時間,具體需根據生物制劑品種及疫苗品種而定。
(4)計劃妊娠:雖然目前上市的生物制劑妊娠期安全評級大多相對安全,但研究數據仍非常有限。因此,使用生物制劑期間,建議計劃妊娠的婦女停藥至少5個藥物消除半衰期(3周-6個月不等,視具體品種而定)。
(5)外科手術:生物制劑理論上有影響傷口愈合、增加傷口感染的風險。因此,對于不同風險的手術,處理方式有所區別。低風險手術,如牙科治療、皮膚手術、乳腺活檢等,不需要停藥;中高風險手術,如胸腹部手術、頭頸部手術等,建議停藥3-4個藥物消除半衰期(10天-80天不等,視具體品種而定)。
小結
銀屑病是一種復雜的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不可治愈,其治療以控制癥狀、改善生活質量為主。除了傳統治療方案外,近年來被稱為“導彈”的生物制劑陸續上市,在中重度、難治性銀屑病的治療中顯示了較好的效果。但生物制劑在臨床中應用時間尚短,其長期安全性及療效有待進一步評價。使用生物制劑治療有較多注意事項與監護點,應在專業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