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DMD治療是與病魔搶時間,可用的治療方式正在增加……
撰文:Nina
杜氏進行性肌營養不良(DMD)是一種罕見而嚴重的遺傳性肌肉疾病,也是最常見的X連鎖隱性遺傳性肌肉變性疾病。男性新生兒中,DMD的發病率約為1/3500,而出現正抓給的女性攜帶者預估為1/100000~1/45000[1]。
DMD罕見,但疾病負擔非常沉重
DMD收錄在我國《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從發病率的角度來看,DMD屬于罕見病,但對于確診患兒的家庭來說,DMD是一個真實且持續的噩夢——
DMD患兒通常表現為走路晚、易摔倒、走路慢,到3歲左右開始出現明顯的步態異常,逐漸可出現爬樓、跑跳、起立等運動受限。而4~5歲后,患兒的運動能力開始出現倒退,10~12歲時,患者可能會完全喪失獨立行走能力,需要坐上輪椅[1]。
圖1:DMD患兒運動功能喪失軌跡[2]
目前,DMD沒有治愈方法,糖皮質激素是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使用糖皮質激素可以幫助維持肌力,延緩疾病進展,從而延長患者自主行走的時間,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但存在較為明顯的副作用[3]。在社交平臺上,DMD家長們最希望的,就是能夠找到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治愈DMD。
圖2:社交平臺上,家長們對DMD展開討論
首款DMD基因治療折戟安全性
近年來,除了以糖皮質激素為主的藥物治療、支持性康復治療、呼吸及心血管支持治療等策略外,外顯子跳躍療法、基因治療等創新治療方案逐漸受到學界關注,讓不少患者和家屬燃起了新的希望。
首款DMD基因治療藥物——delandistrogene moxeparvovec(Elevidys)于2023年獲得了美國食藥監局(FDA)批準,用于治療4~5歲的DMD患兒治療[4,5]。目前,已有900名患者接受了這一基因治療。鑒于這一款藥物的昂貴售價,僅2024年,這一藥物就為Sarepta公司創造了8.21億美元(約合59.07億人民幣)[5]。
然而,這款售價高昂、備受矚目的基因治療藥物在最近遭遇了重大的安全性滑鐵盧。6月15日,這一藥物報告了使用該藥物治療的第二例死亡病例,而第一例死亡發生于3個月前,這兩例患者均死于肝衰竭[4,5]。FDA對這兩例死亡事件表示了高度的重視,并強調會進一步采取措施保護患者的安全。值得注意的是,這兩例死亡事件均發生于年齡較大、需要的治療劑量更高的DMD患者中[4,5]。因此,Sarepta宣布自愿停止用于評估 Elevidys 在年長的行走型與非行走型 DMD 患者中的治療效果的全球性、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
圖3:首款獲批上市的基因治療藥物折戟安全性
希望仍在:DMD患者還有哪些選擇?
好消息是,正在開發和已經上市的創新治療手段并不只有Elevidys。DMD 基因共有 79 個外顯子,突變往往導致一個或多個外顯子缺失,造成移碼(reading-frame shift),導致正常功能的dystrophin蛋白無法生成[6]。外顯子跳躍療法通過引入反義寡核苷酸(AON),在細胞剪接mRNA時屏蔽缺失或移碼的外顯子,使剪接機制“跳過”這個外顯子,恢復后續外顯子的正確拼接框架,從而合成截短但部分功能的[6]。盡管無法完全治愈DMD,但外顯子跳躍療法可將嚴重的DMD類型轉換成更為溫和的疾病表型[6]。
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獲批的外顯子跳躍治療方案主要有4款:
Eteplirsen:跳躍外顯子?51,適用于約 13–14% DMD 患者,在美國、加拿大獲批上市,歐盟正在加速審批中[6];
Golodirsen:跳躍外顯子?53,適用約8%的患者,于2019年獲得FDA審批上市[6];
Viltolarsen:針對跳躍外顯子?53,在美國和日本獲批上市[7];
Casimersen:針對跳躍外顯子45,于2019年獲得FDA審批上市[8]。
值得一提的是, 2025年1月與4月,我國自主研發DMD基因治療新藥——BBM-D101注射液的臨床試驗申請(IND)相繼獲FDA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也可能為DMD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希望[9,10]。
除了基因治療外,傳統DMD管理模式也有新藥加入
2024年5月,北京協和醫院開出第三代糖皮質激素(地夫可特)治療DMD的首個處方,為患者帶來安全性更高的治療方案[3]。
2024年3月,FDA批準了首個治療DMD的非甾體類抗炎藥givinostat治療6歲及以上DMD患者[11]。
小結
盡管首款基因治療藥物因安全性問題受挫,但DMD的治療希望并未熄滅。外顯子跳躍療法等創新治療方案不斷涌現的同時,傳統管理模式也有新藥加入,我國自主研發的基因治療藥物也已通過臨床試驗申請。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有效的治療手段問世,為患者及其家庭帶來希望。
醫學界神經領域交流群正式開放!
加入我們吧!
參考文獻
[1]杜氏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的臨床實踐指南. 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 2020,37(03) : 258-262.
[2]https://www.impactguru.com/info/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2/
[3]《罕見病杜氏肌營養不良進口藥,北京協和醫院開出首方》https://www.pumch.cn/detail/36152.html
[4]https://apnews.com/article/sarepta-muscular-dystophy-duchennes-gene-therapy-255d04aa3db9bd171c9bf006328ba5d3
[5]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business/2025/06/16/sarepta-elevidys-duchenne-patient-death/
[6]Aslesh T, Maruyama R, Yokota T. Skipping Multiple Exons to Treat DMD-Promises and Challenges. Biomedicines. 2018;6(1):1. Published 2018 Jan 2. doi:10.3390/biomedicines6010001
[7]Roshmi RR, Yokota T. Viltolarsen: From Preclinical Studies to FDA Approval. Methods Mol Biol. 2023;2587:31-41. doi:10.1007/978-1-0716-2772-3_2
[8]Shirley M. Casimersen: First Approval. Drugs. 2021;81(7):875-879. doi:10.1007/s40265-021-01512-2
[9]https://www.raredisease.cn/Orphan/Info/23820
[10]https://www.beliefbiomed.com/newsd-827.html
[11]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fda-approves-nonsteroidal-treatment-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
責任編輯:夢琳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