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的名牌大學畢業生扎堆考公務員,對整個社會來講,是個巨大的損失。
我因為跟政府打交道多,所以鼓勵年輕人考公,只是從面對現實出發。如今,我所處行業的發展風口不如從前,畢業生卻越來越多,競爭也就愈發激烈。現在大學畢業生想找一份正經工作,我所說的正經工作,是指比較體面、工資收入水平尚可,最好還有編制的工作,像國企、事業單位這類,難度很大。而且創業也很難,以前還能考慮外企、民企,甚至出國發展,現在這些途徑都不太順暢,機會少了很多。
相較之下,公務員工作最為穩定,自然而然成為眾多畢業生的首選,考公這條路也就變得越來越擁擠。以前讀書人為什么大多只有科舉這一條路呢?
因為確實沒有其他路可走,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考過科舉就能當官。本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民營經濟蓬勃興起,對外開放成果顯著,大家的就業取向理應多元化才對。社會都多元化了,沒必要非得進入體制內工作,不是嗎?
可現實是,如今的發展風口實在太小,大家不得不擠破頭往體制內鉆,而且一旦成功擠進去,各方面確實都不錯,家長開心,自己也覺得這么多年書沒白讀。
然而,很多高學歷、高層次的人才,本應去從事更具價值的工作。比如四川某地國企招聘抄表員,就有北大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畢業的學生去應聘,我還給他們上過課呢。原本這是難以想象的事,現在一個鄉鎮職位,可能會有許多博士去競爭。我覺得這確實不是個好現象。
當然,我不是說做公務員沒有價值,但高學歷的名牌大學畢業生扎堆進入公務員系統,對整個社會而言,確實是一種損失。他們在體制內創造的價值,或許不如去社會上創業來得大。就像電影《中國合伙人》里,程東青的原型俞敏洪,他們幾個都是北大畢業,選擇創業并取得了成功,還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這樣創造的價值就很大。
我認為當下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是讓大家無論選擇何種職業,比如投身民營企業,都能得到良好的保護,擁有光明的前途。這樣才有助于改變現在一窩蜂考公的狀況。社會應該為優秀人才營造更寬松的環境,讓他們不必都去擠公務員這座獨木橋,而是能在更廣闊的天地里創造更多價值與財富。這才是人才與社會的雙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