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毛主席對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表現出高度的警惕,尤其擔心中國可能走向資本主義復辟或官僚主義蛻化。他的這種擔憂并非空穴來風,而是基于國際形勢、國內現實以及歷史經驗的綜合判斷。
一、主席為何警惕“國家變色”?
首先是國際環境的嚴峻挑戰。
1,即美蘇爭霸與和平演變威脅,
冷戰時期,美國對中國實施經濟封鎖、政治孤立和軍事威脅,而蘇聯在赫魯曉夫上臺后對中國也采取不友好的大國沙文主義,導致中蘇關系破裂,之后蘇聯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并且不斷制造事件。毛澤東認為,帝國主義不僅通過武力威脅中國國家安全,還可能通過“和平演變”顛覆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
2、即蘇聯的種種問題。
赫魯曉夫上臺后,蘇聯官僚主義膨脹,特權階層形成,社會主義理想被淡化。毛澤東認為,如果中國不警惕,也可能走上蘇聯的老路。事實上,毛主席的判斷沒錯,蘇共的這些問題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其次是國內問題的現實考量。
隨著國內各項建設的快速推進,部分干部滋生了官僚主義、享樂主義,甚至出現特權階層,脫離人民群眾。1965年,他重上井岡山,并且感慨:“我多次提出主要問題,他們接受不了,阻力很大。我的話他們可以不聽,這不是為我個人,是為將來這個國家、這個黨,將來改變顏色,那就不得了。”毛主席認為有資本主義復辟的風險,如果黨內走資派得勢,中國可能滑向資本主義,國家就會變色。
為此,毛主席采取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
首先在思想文化領域強化了意識形態的斗爭。
一是開展整風運動。通過“四清”運動(清政治、清經濟、清組織、清思想)和后來的“文化大革命”,試圖清除黨內官僚主義和特權思想,強化群眾監督。
二培養無產階級革命接班人:1964年,毛澤東提出接班人的五項條件,強調接班人必須“必須是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全心全意為中國和世界的絕大多數人服務”等,防止修正主義上臺。
三是在制度建立權力制約機制。
如,毛澤東建立一些打破官僚主義的制度,如“鞍鋼憲法”,推廣“兩參一改三結合”(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干部、工人、技術人員三結合),等等,試圖打破官僚主義,讓工人參與管理。并且,強調群眾路線,選拔干部,實行群眾評議,要聽取群眾的意見,在國家政體建設中探索更廣泛的民主參與。
四在外交上打破孤立,爭取國際支持
首先,他力促中美關系緩和,會見基辛格,邀請尼克松訪華,改善中美關系,打破了外交上的孤立。1974年,他又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確立了團結第三世界國家,反對美蘇霸權的戰略,為中國爭取國際空間,為國內建設創造有利環境。
五大抓經濟與國防。
為了保證國家的安全,毛主席沒有空談,一方面大抓經濟,提高國家的總體實力;另一方面重視軍事建設,大辦民兵,搞全民武裝,集中力量發展核武器、導彈和核潛艇,確保國防安全,防止外部勢力干涉。
陳冠任暢銷書《治國錄:毛澤東與1949年后的中國》(全四冊)說:“毛主席晚年的警惕并非杞人憂天,而是基于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洞察。他試圖通過思想斗爭、制度探索、外交突破和經濟國防建設,確保中國不偏離社會主義道路。盡管某些措施在實踐中出現偏差,但他的核心關切——防止官僚主義、資本主義復辟和國家變色——至今仍具有警示意義。歷史證明,保持黨的純潔性、強化群眾監督、維護國家安全,仍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該書講述了毛主席在1949年后治國理政歷程和思想智慧,為經典的共和國歷史暢銷書,銷量已過百萬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