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開峻
有些人總是指望著鹽堿地里長出水靈靈的瓜果,幻想一片荒漠能在撒幾顆金子后立刻化作伊甸園。可惜,除了以色列的滴灌技術,讓沙漠變成綠洲,其他都是童話。世上的事情往往比童話更現(xiàn)實,比夢境更骨感。
生長在鹽堿地是人生的悲哀
美國人也曾有過這樣的美好念頭——花了幾十億美元、耗了十多年,煞費苦心,誓要把阿富汗打造成“中亞新西蘭”。民-主選舉、現(xiàn)代法治、自由媒體,一套“套餐”端上來,結(jié)果呢?塔利班人家還是選擇了那些兇神惡煞般的話事人,又歡天喜地地回到老路上。換不換扛把子是人家的事,外人再心急火燎,也只能望著這一地鹽堿,徒嘆奈何。
說白了,有什么樣的土壤,就有什么樣的莊稼。鹽堿地里,你撒的是稻種,收的還是堿草。山姆大叔現(xiàn)在算是想明白了:搞不搞核武器才是大事,你選啥大統(tǒng)領、扛把子,話事人,我懶得操心。
有人覺得這話刻薄。可真要想一想,這不過是人性和社會土壤的冷酷演繹:一塊地的成色,決定了它能生出什么。沒有相應的教育、經(jīng)濟和文化基礎,民-主不過是漂亮的包裝紙,包不住內(nèi)里的老味兒。
更有意思的話:“騙子多不多,和騙子本身沒關系,跟傻子有關系。”這話聽上去有點損,其實一語中的。騙子要生存,必須先找到一批心甘情愿當韭菜的傻子。兩者的關系,就像牛糞和蘑菇,誰都離不開誰。沒有傻子,你看騙子還能裝腔作勢多久?
所以,有人埋怨:為什么總是有那些胡編亂造、聳人聽聞的政客?問題不在騙子能說會道,而在聽眾甘之如飴。就像鹽堿地里的堿草,年年割了又長,割了又長,總比不上水稻繁茂。
在鹽堿地生活,生不如死
我們也別急著笑話別人。照照鏡子,多少人不也在用同樣的邏輯生活:遇事不愿獨立思考,總希望別人給個“正確答案”;只要有人拍著胸脯保證“我一定帶你走向康莊大道,讓你幸福”,立馬倒頭便拜。莊稼收成不好,就埋怨天公不作美,從來不去翻一翻腳下的土地,想想是不是鹽堿太厚。
鹽堿地改良可不簡單。光靠一陣子情緒、一張選-票、一兩本舶來的制度教科書,是遠遠不夠的。你得一寸寸脫鹽,一鏟鏟改土,十年、二十年、幾代人去耕耘,才能慢慢培出適合好苗生長的沃土。
歸根到底,什么樣的土地,就孕育什么樣的莊稼;什么樣的人民,就會選擇什么樣的話事人;什么樣的社會,就養(yǎng)活什么樣的騙子和傻子。鹽堿地里想盼望碩果累累,先得有不怕辛苦、不怕寂寞的農(nóng)夫,日日除堿,年年耕耘,而不是一味寄望天上掉餡餅。
世上從來沒有輕而易舉的奇跡,只有扎扎實實的改變。荒原終究能變良田,但前提是,你肯從改良一寸土地開始。
現(xiàn)實就是這么殘酷。
掏心窩子的話就是這么刺耳!
以色列在鹽堿地種出文明之花,靠的是信念和文明的種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