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減重實在是太難了,甚至“越減越重”。其實減重本身并不難,難的是能否下定決心,堅持科學的方法。
如今的醫(yī)學手段足以幫助絕大多數(shù)人擁有健康體重,但我們必須認識到,體重管理是一項頑固且復雜的綜合健康系統(tǒng)工程,只有堅定信念、自律并堅持,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為什么體重容易反彈
許多人在減重過程中,體重會出現(xiàn)反彈,甚至越減越肥。這是因為體重管理不僅是生理調節(jié),更涉及心理和行為自律。良好的體重管理需要長期努力,不能指望短期速成。
體重管理會經(jīng)歷不同階段。對于體重過輕、營養(yǎng)不良者,體重管理可分為:體重增加期、體重減重期和體重保持期。
對于超重或肥胖者,通常包括體重減重期和體重保持期。大部分超重或肥胖者需要經(jīng)歷“減重期”到“保持期”。一般來說,科學管理3到6個月可見到明顯變化,6到12個月可實現(xiàn)持久穩(wěn)定的健康體重。
體重的變化是內(nèi)心信念和健康生活理念的外在表現(xiàn),科學減重的過程需要遵循醫(yī)學規(guī)律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良好的體重管理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圖源:視覺中國
發(fā)現(xiàn)“隱形熱量”,制造“熱量缺口”
科學減重的核心是少吃為主,運動為輔。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幾點:
控制總攝入量。肥胖的根本原因是能量攝入大于消耗。科學減重的關鍵在于制造“熱量缺口”,也就是減少每日總熱量的攝入。
記錄每日飲食。我們常常低估了自己每天吃進去的東西。因此減重的第一步,建議記錄一天所有飲食,包括飲料、點心、水果、雜糧、餐飲及營養(yǎng)補劑等,這樣有助于發(fā)現(xiàn)“隱形熱量”。
不餓不吃,不餓即止。減重期間建議遵循不餓不吃,吃到不餓即止的原則,避免無意識進食。
食物多樣化。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應盡量做到食物多樣化。這樣不僅能滿足身體對各種營養(yǎng)素的需求,也能讓飲食更豐富,減輕因單調飲食帶來的壓力和不適。可多選擇蔬菜、水果、全谷物、豆制品、瘦肉、堅果等進行多樣搭配。只要總熱量不超標,食物種類越豐富,對身體越有益。
控制總熱量。很多人關心一天應該吃幾餐才更科學。其實,只要每日總攝入熱量超標,無論分成兩餐、三餐還是四餐,對體重管理的影響都差不多。可以根據(jù)個人作息和習慣靈活安排餐次,關鍵在于把握好每日總量。
細嚼慢咽。吃飯時建議每口食物盡量小一些,并且每口都要多咀嚼,最好能達到20到30次。這樣做有幾個好處:一方面,細嚼慢咽可以讓大腦及時接收到“吃飽了”的信號,避免吃得過快導致攝入過多;另一方面,充分咀嚼能讓食物和唾液更好地混合,幫助消化吸收。當我們吃得慢、咀嚼次數(shù)足夠多時,體內(nèi)控制飽腹感的激素才有更多時間釋放,大腦就能更早感受到飽意,從而更容易控制進食量。養(yǎng)成細嚼慢咽的習慣,不僅有助于減重,還有利于腸胃健康。
調整進食順序。吃飯時先喝湯,再吃蔬菜和肉,最后吃主食。主食最好選擇粗糧,少吃精米精面。
餓的時候最怕“饑不擇食”
減重期間有饑餓感是很常見的現(xiàn)象,科學對待饑餓感,是堅持減重的關鍵。饑餓時,不必硬撐,也不用擔心少量進食會影響減重效果。可以少量多次,細嚼慢咽地吃一些低熱量、易產(chǎn)生飽腹感的食物,如蔬菜、小塊水果等。比如感覺餓時,可以先吃一小口香蕉,慢慢咀嚼,待饑餓感減輕后就可以停下,剩下的可以等到下次餓時再吃,這樣既有助于控制熱量,也更容易堅持。
在減重期,一天中可能會存在很多饑餓的時候,可以提前備好水煮雞蛋、黃瓜、番茄、牛肉等低熱量食物,防止“饑不擇食”。如果在家里吃飯,可以在吃之前決定好要吃的量。如果在外面進餐,可以控制點菜的量,以免在吃的過程中控制不住自己。
減重期間要堅決避免高熱量零食和含糖飲料。如薯片、糖果、巧克力、蛋糕等,這些熱量密度高的食物非常容易讓努力功虧一簣。含糖飲料(如碳酸飲料、奶茶、加糖咖啡、運動飲料)同樣如此,減重期應完全避免。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市面上有很多無糖或代糖飲料雖然號稱“零卡”,但越來越多研究發(fā)現(xiàn),代糖可能通過影響味覺、胰島素分泌和腸道菌群,破壞葡萄糖代謝,增加胰島素抵抗和慢性疾病風險。因此,建議減重期間也要少喝無糖飲料。如果實在忍不住想喝,可以偶爾選擇小份正常含糖的飲料,但一定要控制量,切忌長期依賴。
對于低卡零食的認識也需提高,低卡零食包括蔬菜脆片、無糖酸奶、烤制堅果等也屬于零食。應該仔細關注營養(yǎng)成分表和熱量,避免掉入“偽輕卡”的陷阱。
水果雖健康,但有些含糖量和熱量較高,比如香蕉、葡萄、荔枝和芒果。如果控制不好,容易攝入過多熱量,影響減重效果。建議減重期選擇糖分較低、個頭較小的水果,如草莓、柚子、圣女果、獼猴桃等,并控制每日總量。
運動后不能“想吃就吃”
對于不喜歡運動的人來說,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養(yǎng)成運動的習慣。除了去健身房、體育館等運動場地運動外,還可以在家里跳操、走樓梯、定期做家務、騎自行車上班等,總之就是根據(jù)自身的作息規(guī)律和工作時間,定制一套屬于自己的運動計劃,見縫插針地運動,不要為沒時間運動找理由。
很多人認為,只要多運動,就可以不在意吃多少,這其實是個誤區(qū)。一般成年人(體重60到70公斤)進行一小時中等強度的慢跑,大約會消耗450到600千卡,一小時高強度間歇訓練可消耗600千卡甚至更多。但大多數(shù)日常運動每小時只能消耗約400到500千卡,且很難長時間保持高強度。
舉個例子,如果運動后喝下一瓶飲料,再加上一頓正餐,運動消耗的熱量很容易就被“吃回來”,甚至超過消耗,導致體重不降反升。因此,無論在運動期間還是運動后,都要注意控制總熱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不必糾結于某一天的體重數(shù)字
在體重保持期,建議每天早上起床后監(jiān)測體重,這有助于及時了解體重變化并靈活調整飲食和運動。但需要注意的是,體重受飲食、運動,甚至激素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數(shù)據(jù)本身具有波動性和延后性。也就是說,調整了飲食或增加了運動,體重變化不一定會立刻就會反映出來。
因此,不必糾結于某一天的體重數(shù)字,而要關注一周甚至更長時間的體重平均趨勢。如果發(fā)現(xiàn)體重出現(xiàn)持續(xù)上升,應該及時減少飲食或增加運動。
體重下降的過程通常不會呈現(xiàn)一條直線。很多人都會遇到體重平臺期——一段時間內(nèi)體重不再明顯下降,這是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只要堅持科學管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體重一般會繼續(xù)向理想目標緩慢靠近。
體重管理搭子,互相加油
體重管理并不是孤軍奮戰(zhàn)。家人和朋友的理解、陪伴和鼓勵,能極大提升減重的信心和動力。
家屬有督促、管理的責任,且不建議家里常備零食。一家人最好能一起運動,一起在飲食方面做出調整,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朋友之間可以從飯搭子變成體重管理搭子,共同制定健康的飲食計劃,結伴運動,互相監(jiān)督,彼此加油。這樣在遇到情緒波動或動力下降時,更容易堅持下去。
不要盲目信任網(wǎng)紅減肥食品
科學減重講究循序漸進,一般建議每周減重0.5到1公斤為宜。減得太快不僅難以維持,還可能損害健康。切勿使用極端節(jié)食、單一食物減肥法或隨意服用減肥藥物。只有合理規(guī)劃,長期堅持,才能收獲真正健康的體重。
在減重過程中,有些常見誤區(qū)需要特別注意:
一,只吃蔬菜水果,不吃主食,這樣很容易導致能量和蛋白質攝入不足,影響健康。應保證主食、蛋白和蔬果的均衡攝入。
二,不運動,只靠節(jié)食,容易出現(xiàn)體重反彈。
三,盲目信任代餐或網(wǎng)紅產(chǎn)品,這些產(chǎn)品的長期效果往往不明確,建議以天然食物為主。
減重的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只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并且保持信心和耐心,每個人都能實現(xiàn)理想的體重,擁有健康的身體。別被一時的困難打敗,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做到!
(作者狄建忠為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博士生導師,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普外科主任醫(yī)師,從事減重代謝外科事業(yè)20余年。王晨為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普外科主治醫(yī)師。)
原標題:《天熱宜減肥:每口食物咀嚼20次,把飯搭子變成“減肥搭子”,餓的時候別亂吃》
欄目主編:陳俊珺 文字編輯:陳俊珺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來源:作者:狄建忠 王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