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金不昧這個詞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一種道德意義上的行為規范,要是真遇到了這樣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肯定有人會忍不住心頭的悸動。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有時候命運就是喜歡給人開一個大玩笑,一個不留神就能讓一個普通人就此走上人生巔峰,最典型的就是發生在清朝一位船員身上的例子。
1、意外之財
清朝時期,階級等級分明,一些出身貧窮的人只能去干苦力活來養家糊口,而且有時候,他們汗如雨下的扛上百個包袱獲得的錢還不夠那些富貴人家一頓飯的開銷。
雖然如此,但依然有人因為生計所迫而從事這樣的行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而在這眾多的搬運工或是船員之中,就有一個人,因為一筆意外之財而走上了人生的巔峰,屬實令人不可思議。
多年后他回憶起來,還是會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那一年,他還是碼頭上一位普通的船員,說是船員,其實就是負責給船上運送貨物的工人。
某一天,天氣格外晴朗,他赤著膀子在太陽底下接過別人手中傳過來的貨物,然后一一擺放整齊。
但不知道是中午吃錯了東西還是怎么的,他突然覺得肚子一陣鳴響,登時就想找地方方便,而當他抬頭一望,眼前要么是忙碌的工人們,要么就是一望無際的水面,哪里有方便的地方?
于是,他只好硬生生的堅持到了休息時間,趁著其他人都在喝水或是休息的時候下了船,很久之后才找到一個隱蔽的地方。
正準備方便,他就看到沙土里冒出來一點特別的紋飾,看著不像隨意丟在這里不要的東西,他趕忙扒拉開土層,沒想到竟然是一個不小的包裹。
拆開來看,里面竟然有許多金銀還有不少名貴的首飾,他瞬間就愣住了,先是開心之后就是焦慮,這么多錢財,失主一定早就發現遺失了,說不定正在慌忙的到處找,自己是要拿走還是留在這里等失主來尋找呢?
糾結之后,他還是覺得應該留在這里等失主來找,而就是這樣一個決定,正式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讓他得以從一個窮苦船員成為名揚一方的商號掌柜。
2、窮苦人的逆襲路
船員名叫張拙,雖然名字很氣派,但是確是一個出生窮苦人家的苦命人,家里父母雙亡不說,還有好幾個兄弟姐妹需要自己養活,這一包袱的金銀財寶足以讓一家人衣食無憂了。
但是,出于不義之財不可取的道理,他還是在烈日之下抱著挖出來的包袱呆在原地等著失主的到來。雖然有樹蔭擋著,但他還是抵不過溫度的逐漸升高。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身穿絲綢的中年男人一路跌跌撞撞的走來,逢人就問上兩句,張拙看他好像是在找東西,但又不確定,只能疑惑的看著他,直到看到他向自己走來。
“請問這位小哥,有沒有在這附近見過一個包袱,里面有很貴重的東西,若是找到了我一定重謝。”
看著眼前的這位富貴老爺并不像說謊的樣子,張拙一邊將自己身后的包袱藏的更深,一邊又問道:“我倒是見過,但是你先告訴我這個包裹是什么紋飾的,我看看你你是不是失主。”
中年男子回想了一下,便將包袱上的紋飾一一描述了出來,看來,這個包袱果然是他的,于是,在聽完這位男子的敘述之后他就將包袱拿了出來遞給他。
“以后可別在丟了,這么貴重的東西,就是有人撿到也不一定會還回來了。”說罷,張拙就離開了樹蔭下,只有那位男子在原地目送他離開,直到他上了船。
轉眼間,到了吃飯的時候,船上的人員眾多,一旦去的晚了就沒飯吃了,張拙便加快了步伐,誰承想,到了還是要排隊。
正郁悶的時候,一個年輕小廝和管這些船工的人說了幾句話,平常在他們面前耀武揚威的管事便帶著小廝來到了隊伍旁邊,小廝一眼就認出了張拙的模樣,便對他說:“這位船工,我們老爺請你去見面,請跟我走吧。”
張拙十分納悶,自己并不認識什么老爺,怎么會有人專門來找自己呢?懷著疑惑,張拙跟著小廝來到了一家酒樓里,終于看清了那位老爺的真面目。
原來,小廝嘴里的老爺就是之前包袱的失主,而這位失主就是當地富甲一方的商號掌柜的,人稱李員外。
看到張拙到了,李員外便立刻招呼小廝讓上菜,沒有一會,桌子上就擺滿了張拙沒有見過的山珍海味。
張拙忍不住肚子叫,便在李員外的允許下動筷子狼吞虎咽了起來,而這個時候,李員外才將自己的真實意圖和盤托出:“我看你眼神挺好,能認得出金銀器物,不如就留到我這里做事吧。”
張拙吃飯的嘴一下子就停了下來,把嘴里的飯菜嚼完之后才吃驚的盯著李員外的眼睛,隨后發出驚嘆:“我嗎?我只是一個會做力氣活的普通人,恐怕幫不了您多少。”
李員外則笑了笑說,你可以的。就這樣,張拙從一個苦命船工搖身一變成為了李員外府上的幫工。
在李府,上上下下有不少人,有伺候人的,也有搬貨的,雖然幫工的工作和從前的工作相差不多,但好歹不用到處風吹日曬,也能填飽肚子,張拙內心是十分感激李員外的。
出于這個念頭,張拙變得更加努力,一些臟活累活他都愿意去干,同時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慢慢的,張拙從一個普通的幫工成為了賬房先生的幫手。
之后他又憑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定力被李員外提拔為商號分號的賬房先生,直到后來可以獨當一面,他便憑借自己在李家學到的算賬知識,處理完李員外的所有身后事之后在外邊建立了自己的商號。
但盡管如此,他始終都沒有忘記李員外曾經教他的,起心無邪,行事有度,江湖自寬。也因為這句話,他自己創建的商號得以發展的越來越好,他真正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參考資料:
1. 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鎮江市志》(民國前稿),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228頁
2. 《中國誠信人物志》,李榮生編著,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89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