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五一期間在仙游縣石谷解爬山時失聯的8歲小男孩嗎?
時隔50多天,終于傳來了找到的消息,是在
一處山澗找到的……
事件回顧
五一期間,孩子放假在家,多數父母會帶孩子外出游玩。
5月4日,8歲男孩鄒煜樽跟著父母哥哥們去了地處仙游縣西苑鄉的石谷解爬山。
走走停停,爬了四個多小時才到山頂。這座山海拔還是相當高的——1800米。
在山頂待了半個多小時,休整好之后,幾個人開始下山。
鄒煜樽、鄒煜樽十幾歲的哥哥還有一位十幾歲的男孩,他們三個孩子蹦蹦跳跳在前面走,鄒煜樽的爸爸媽媽在后面跟著。
媽媽后來回憶說,三個小孩和大人的距離也就相隔幾百米遠吧。
下午兩點半左右,幾個人到達山下小賣部集合,爸爸媽媽卻發現小兒子鄒煜樽不見了。
爸媽即刻原路返回尋找,沿路呼喊名字,附近所有山路能找的都找了,皆沒有發現鄒煜樽的影子。
其父母立刻報警。
報警后,屬地黨委政府即刻啟用應急響應機制,組織公安、森林消防等救援隊伍和干部群眾志愿者,使用無人機、熱成像儀、搜救犬等手段措施持續展開搜救。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么多人這么多搜救設備以及措施,可結果卻不盡人意。
鄒煜樽就像從未去過石谷解爬山一樣,任何痕跡都找尋不到。
期間,也有游客和山上的安全屋老板見到過鄒煜樽。
5月6日,有位網友說自己5月4日也去爬了石谷解,下午2點20分左右在小山坡處看到過鄒煜樽,這個小山坡距家長所說的小賣部大約20分鐘的路程。
這位網友說他當時還詢問了鄒煜樽是不是獨自一人爬山,鄒煜樽只搖頭不說話,但臉色慘白。
后來監控顯示,鄒煜樽最后出現的位置在安全屋和山頂的小賣部之間。
當時有記者采訪山上的安全屋老板,老板很確定,當時的鄒煜樽根本沒有往山下走。
爬過山的都知道,山上的小路曲曲彎彎,隨便一個方向就可以延伸很遠,當時的小鄒煜樽肯定是在找尋哥哥和父母的時候走岔道了,加上山上的方向又不好辨別,小孩子看不到父母,心里一緊張,朝自己認為對的路上去了,越走越遠。
在多方救援力量的搜尋下,任何孩子的蹤跡都沒找到。
失聯53天后,終有消息傳來……
一晃,小鄒煜樽已經失聯50多天了,這么久以來,各方救援從未放棄過尋找,全網的朋友們也都在關注著孩子的去向。
6月28日,仙游縣警方發布了一則通報——鄒煜樽找到了!
遺憾的是,曾經活蹦亂跳的孩子此時已變成了一具辨不出樣貌的尸體!
發現鄒煜樽的地方是西苑鄉和永泰縣交界的山澗中。
6月26日晚,有附近抓山蛙的村民發現了一具遺體,隨后報警。
經過公安機關調查、勘驗、鑒定,確認是5月4日走失的八歲男孩鄒煜樽。
發現鄒煜樽遺體的山澗距監控中發現孩子的最后位置直線距離5.3公里。
從地圖上可看出,孩子確實就像安全屋老板說的沒有下山,而是往山上走了,當時,孩子心里肯定是想著去找他的爸爸媽媽了,在他心里,父母走的慢,一定還在山上沒下來呢。
小孩子在山里沒有經驗,三走兩走迷路了,結果亂走一氣,最后具體到了哪里,誰也不知道,這么小的孩子,在叢山密林中,想被各種搜救設備找到,確實有一定難度。
小煜樽的離世,讓我們每個人都悲痛萬分。他的父母知道這個消息后想必更是痛不欲生。
但悲劇已經發生,時間不會逆轉,我們只有從這起事件中吸取教訓,才能避免以后有類似意外發生。
暑假將要來臨,相信很多父母會湊著假期帶孩子去見識世界領略沿途的優美風景。
外出游玩時一定要給孩子穿色彩比較鮮艷的衣服;
讓孩子記住父母的信息,特別是電話號碼;
告訴孩子,和父母走失后,不要急著去尋找,不要跟陌生人走,要站在原地等待;
要讓孩子學會辨別穿制服的人,有事找警察叔叔或景區工作人員;
最好給孩子佩戴一塊電話手表之類的,可以隨時聯系父母;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出門在外,孩子一定不要離開自己的視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