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鋪的菜單設計也很溫馨
店鋪的菜品選材精良
掃碼看視頻
深夜的蘭州,晚風裹著燒烤的香氣在巷弄間游走。80后周桂萍與岳霖合伙經營的燒鳥店里亮著暖黃的燈,烤架上的肉串滋滋冒油。
這家在深夜慰藉著無數饑腸轆轆食客的店鋪,它的故事要從街邊一個小小的攤位講起。
靈感乍現:
街邊支起創業小攤
故事要從去年七月說起。彼時,岳霖已經在餐飲行業摸爬滾打多年,東北烤肉、韓式烤肉他都做過。可市場變化太快,他一直在尋找新的機遇,偶然刷到南方城市燒鳥店爆火的視頻,評論區里滿是食客對燒鳥的贊美,這讓他心里一動。“當時就覺得,蘭州好像還沒有特別火的燒鳥店,這說不定是個機會。”
說干就干,岳霖踏上了考察之路。他走訪了南方多家燒鳥店,品嘗不同口味,和店主交流經驗。回來后,他果斷決定轉型做燒鳥。可開店哪有那么容易,資金有限的他,選擇從路邊攤做起。
瓜州路,成了他夢想開始的地方。一輛小小的推車,一個簡易的烤架,幾串新鮮的食材,就是他的全部家當。每天傍晚,當夕陽的余暉漸漸消散,他便推著車來到街邊,亮起暖黃色的燈,開始一天的忙碌。
剛開始,很多人對燒鳥并不了解,路過攤位時只是好奇地看一眼。岳霖主動向路人介紹燒鳥:“這是用雞肉串成的,有提燈、雞心、雞肝,都是現烤的,特別香!”為了讓大家放心,他還會現場烤制,讓香味飄向街頭巷尾。
慢慢地,攤位前開始有了駐足的食客。一位年輕女孩嘗了一口提燈串后,眼睛瞬間亮了:“這味道太絕了,跟我在日本吃的燒鳥有得一拼!”就這樣,靠著口碑,小攤的生意越來越好。
升級轉型:
從路邊攤到實體店
路邊攤的成功,讓岳霖看到了希望。2024年年底,岳霖妻子的朋友周桂萍在雁灘租下一間店面,周桂萍出錢,岳霖出技術,二人開了第一家實體店。
裝修的日子里,周桂萍幾乎住在了店里。從設計布局到挑選桌椅,從采購設備到調試烤爐,每一個環節他們都親力親為。“我想打造一個有溫度的地方,讓大家來了就像回家一樣。”周桂萍說。
今年1月,雁灘店正式試營業。走進店內,暖黃色的燈光、木質的桌椅、墻上的日式壁畫,營造出溫馨的氛圍。菜單上,除了傳統的燒鳥,還有中式烤串。提燈依舊是店里的招牌,每天限量供應。
“老板,來兩串提燈!”一位老顧客熟稔地喊道。岳霖笑著應下,熟練地從保溫箱里取出新鮮的提燈,串在竹簽上。“您稍等,馬上就好!”他將提燈放在烤架上,火苗舔舐著食材,油脂滴落,發出滋滋的聲響。不一會兒,提燈表面金黃,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顧客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蛋液在口中爆開,濃郁的香味瞬間蔓延開來。“還是熟悉的味道,太贊了!”顧客豎起大拇指。
破曉尋鮮:
菜市場里的食材尋寶記
每天清晨5時,天光未亮,岳霖就已出現在菜市場。他穿梭在各個攤位間,像尋寶般端詳每一樣食材。選蔬菜則要反復對比菜葉的色澤,葉片太蔫的不要,莖部過老的也不用,常常把整個菜市場逛個遍,菜鋪老板忍不住笑著打趣:“你再這么挑,我們都要沒生意做咯!”
到了肉攤,他更是“挑剔”,專挑肥瘦均勻的部位,面對店家“你想讓豬長成啥樣”的調侃,他也只是憨厚一笑,繼續專注篩選。從豬頸肉的油花分布到雞腿肉的纖維走向,每一處細節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只為找到最適合炙烤的黃金比例。
回到后廚,切肉時但凡發現肉質紋理不佳、有筋膜或邊角偏硬的部分,岳霖都毫不猶豫地剔除。在他看來,唯有這般嚴苛,才能讓食客咬下每一口燒鳥時,都嘗到極致的新鮮與美味。
提燈這種考驗技術的食材,很多店都不敢碰。但是岳霖的提燈處理得不錯,入口爆漿的瞬間居然沒什么腥味。說起為什么沒有腥味,岳霖笑著說:“最主要就是一個‘鮮’字,新鮮是食材最重要的品質。”
炭火密語:
燒鳥攤的“第二靈魂”
“好食材要配好炭火,這是燒鳥的魂。”岳霖擦拭著烤架,眼神里滿是鄭重。不同于普通木炭,他堅持選用價格高出數倍的備長炭,這種由烏岡木燒制的黑炭質地堅硬,燃燒時幾乎無煙,卻能持續釋放均勻高溫,既能瞬間鎖住肉汁,又不會讓煙氣破壞食材本味。曾有人勸他換便宜碳降低成本,他卻搖頭反駁:“煙熏火燎的不是正宗燒鳥味,食客吃的是鮮香,不是嗆人煙味。”正是這份對炭火的偏執,讓每一串燒鳥在高溫炙烤下,都裹著若隱若現的焦香,成為食客舌尖難忘的記憶。
看著生意越來越好,但岳霖并沒有滿足于此。他深知,想要在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站穩腳跟,必須不斷創新。“我們的店名之所以叫‘不止燒個鳥’,是因為我們堅信,美味不應被固有框架束縛。燒鳥是載體,創新才是靈魂。”岳霖笑著說,從食材搭配到調味碰撞,每一次嘗試都是對味覺邊界的挑戰,也正因這份“不止于此”的堅持,讓小店成為食客心中“常來常新”的煙火據點。
岳霖開始研究如何將東北燒烤和燒鳥更好地融合。東北燒烤以豪放、重口味著稱,而燒鳥講究原汁原味。經過無數次嘗試,他終于找到了平衡點。將東北燒烤中常見的五花肉等食材,用燒鳥的烤制方法進行改良。
五花肉切成薄片,串在竹簽上,先在炭火上快速烤制,鎖住肉汁,再刷上秘制醬料,撒上芝麻和蔥花。一口下去,外皮酥脆,內里鮮嫩,既有燒鳥的精致,又有東北燒烤的豪爽。
故土堅守:
一碗煙火里的鄉情執念
在店里,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一群年輕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吃著燒鳥,一邊暢聊著生活中的趣事,一對中年夫妻安靜地坐在角落,分享著一串提燈,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岳霖也會和顧客們聊天,傾聽他們的故事,有一位顧客因為工作壓力大,經常來店里吃飯。岳霖看出他不開心,便和他聊了很久。“美食不僅能填飽肚子,還能治愈心靈。”岳霖說。
一位從北京來蘭州旅游的食客在嘗過提燈后,豎起大拇指驚嘆:“這口味要是開到北京,客流量至少翻三倍!”面對稱贊,周桂萍和岳霖只是笑著搖頭:“我們生在蘭州、長在蘭州,這里的巷子、這里的老主顧,都是割舍不下的牽掛。”在他們看來,比起擴張版圖,二人更想把每一串飽含心意的燒鳥做成這座城市深夜里最溫暖的慰藉。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蘇曉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蘭州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