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倆在店里忙碌
掃碼看視頻
城關區九州創城B小區前,有一間不到40平方米的鹵貨熟食店。每天清晨6時,楊強夫婦就開始忙碌起來。這間小店的背后,藏著一對父母對兒女最厚重的期盼——讓孩子們踩著他們的肩膀,走進大學校園,去看看更廣闊的世界。
“女兒在高中沖刺,兒子上初中也很努力。”王鳳娥擦拭著锃亮的柜臺,眼角的笑紋里盛著驕傲,“等他們考上大學,咱這輩子就算沒白干。”丈夫楊強在后廚沖洗著剛買回來的豬蹄,水花濺在深藍色的圍裙上。他直起身抹了把額頭的汗,接過話茬:“從會寧老家來蘭州12年,啥苦沒吃過?現在就盼著孩子們能有個好出路,比咱強就行。”
食材不新鮮
秘方再好也白搭
每天凌晨4時30分,楊強騎著電動三輪車穿梭在蔬菜批發市場的巷道里。他熟練地掀開蓋在豬肉上的塑料布,用指尖按壓感受肉的彈性,然后鼻尖湊近聞聞新鮮度,這是他從大排檔時期就練就的本事。“做餐飲就是做良心,食材不新鮮,秘方再好也白搭。”他掂著一塊剛選好的豬頭肉,沉甸甸的分量讓他眉頭舒展,“今天這肉不錯,鹵出來肯定香”。
楊強回到店里時,王鳳娥早已把后廚的不銹鋼臺面擦得能照見人影。夫妻倆默契地分工,她將焯過水的雞爪放進陶制鹵桶,他則按照精確到克的比例調配著祖傳的秘方——八角要選足干的,桂皮得是廣西產的,花椒必須是武都大紅袍,還有十余種香料按季節調整配比。“夏天要多加些去濕的草果,冬天就得加重肉桂的醇厚。”王鳳娥邊攪動鹵湯邊說,“為了學這門手藝,我曾在西安的老字號鹵味店免費幫工半年,每天記錄不同火候下鹵湯的變化,光筆記就寫滿了三個本子。”
6時許,第一鍋鹵湯準時沸騰。橙紅色的湯汁翻涌著,肉香、醬香與香料的混合香氣飄到了清晨的街道上。3個小時后,第一批鹵味出鍋:醬色的肘子泛著油光,虎皮雞爪蜷縮成誘人的弧度。王鳳娥戴著白手套,將這些“寶貝”小心翼翼地擺進玻璃柜,每種食物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像陳列在博物館里的展品。
“小伙子要帶走兩個豬蹄,剛出鍋的還熱乎著呢!”王鳳娥隔著柜臺遞過食品袋,指尖在電子秤上輕輕一點,“32塊7,給32就行,下次來多送你兩瓣蒜。”她總能準確記住老顧客的口味:三樓的張大爺愛吃肘子,放學的小姑娘總盯著五香雞爪,加班晚歸的年輕人偏愛麻辣鴨脖。有一次,一位老太太來買雞腿,念叨著孫子嘴饞,她多塞了個雞胗,“給娃嘗嘗鮮,不值錢”。
孩子們的獎狀
是店里最值錢的裝飾
午后的陽光斜斜地穿過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柜臺的影子。王鳳娥趁著客流間隙,拿出手機翻看女兒發來的照片。屏幕里,穿著校服的女兒站在教學樓前,手里舉著進步獎的獎狀。“上周視頻時,孩子說想吃我做的鹵牛肉,這周末一定讓孩子吃上鹵肉。”她摩挲著屏幕,聲音里帶著些許虧欠。自從2022年盤下這家店,夫妻倆省吃儉用,就是為了多掙點錢,供孩子念書。
楊強蹲在地上擦著冰柜底部的污漬,聽見妻子的話,動作頓了頓。他想起2013年初到蘭州時,曾在市區的大排檔打工,那時總想著等攢夠了錢,一定要帶家人去中山橋看夜景。可如今,小店成了他們的整個世界:早上6點到下午2點是鹵制高峰,下午整理完店面,傍晚又要迎接下班潮,直到晚上10點才能收攤。“去年夏天,隔壁店主說黃河邊的月季花開得好,我們也就是隔著馬路望了兩眼。”他直起身捶了捶腰,腰椎的舊傷在陰雨天總會隱隱作痛,“等孩子們考上大學,咱就關店半個月,沿著黃河走一趟,從西頭到東頭,看看美麗的黃河風情線。”
墻角的日歷停留在女兒中考那天,紅筆圈住的日期已經有些褪色。王鳳娥說要留作紀念,等將來孩子出息了,讓他們看看父母是在怎樣的日子里熬過來的。最忙的時候,夫妻倆曾連續三天只睡四個小時,王鳳娥在后廚切菜時累得差點睡著,菜刀擦著指尖劃過,至今留著一道淺疤。“那天晚上清點收入,剛好夠給女兒交補課費,這點傷算啥!”她給記者看那道疤痕,語氣輕快得像在說別人的故事。
小店的后墻掛著兩張獎狀,是孩子們得的“三好學生”。楊強每天收攤后都會仔細擦拭玻璃相框,他說這是店里最值錢的裝飾。有次城管來檢查,看到獎狀笑著說:“你們這店,煙火氣里還帶著書香呢!”這句話讓夫妻倆樂了好幾天,覺得再苦再累都值了。
“大學基金”的每一分錢
都沾著鹵香與夫妻倆的期盼
下午6時,九州的工廠下班了,小店前漸漸排起長隊。楊強在后面加快了切肉的速度,刀起刀落間,肘子被片成厚薄均勻的肉片,碼在白瓷盤里。王鳳娥在前臺麻利地稱重、裝袋、收錢,嘴里還不忘跟顧客嘮兩句家常:“小李,今天下班早啊,給你多加兩勺辣椒油!”“張姐,孩子高考考得怎么樣?”
有位常客是大學的教授,每次來都要買半斤豬頭肉,說這味道讓他想起鄉下的母親。“你們這鹵味里有家的味道!”教授感慨道。王鳳娥聽了眼圈發紅,她想起自己的母親當年也是這樣,在灶臺前忙碌一輩子,就為了讓她讀書走出大山。“現在輪到咱了。”她悄悄抹了把眼睛,轉身又笑著招呼下一位顧客。
夜幕降臨時,鹵湯的香氣與小區里的飯菜香交織在一起。楊強開始清洗鹵桶,這些凝結的油脂里,藏著三年來的日與夜:數九寒天里凍裂的雙手,三伏天里濕透的衣裳,還有無數個凌晨三點的星光。王鳳娥在盤點當日的收入,一張張零錢被仔細地捋平,塞進鐵皮盒子里。這個盒子有個特別的名字——“大學基金”,里面的每一分錢,都沾著鹵香與期盼。
“等孩子們畢業那天,咱就用這鍋湯鹵一大桌菜,邀請街坊鄰居都來熱鬧熱鬧。”楊強蓋上厚重的鍋蓋,鹵湯在里面發出輕微的咕嘟聲,像是在應和他的話。
街燈亮起來的時候,夫妻倆鎖上店門,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影子拉得很長。王鳳娥突然想起什么,拉了拉丈夫的衣袖:“昨天兒子說想考蘭大,將來研究黃河生態呢!”楊強停下腳步,望著遠處黃河的方向,那里的夜色正溫柔地擁抱著這座城市。他握緊妻子的手,腳步堅定地向前走去,身后的小店在夜色里安靜佇立,等待著又一個充滿鹵香的黎明。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孫建榮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蘭州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