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7月1日,中國外交部宣布對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裁,禁止其入境中國內地及港澳。此消息一出,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先看事件背景。6月30日,立陶宛國防部長薩卡利埃內訪問菲律賓,兩國防長簽署涉及網絡安全、海上安全及彈藥生產等領域的防務合作備忘錄。在聯合發布會上,立陶宛防長公然將中國稱為“敵對鄰國”,炒作所謂“中俄朝軸心威脅”,還對臺海和南海局勢指手畫腳。
而菲律賓防長特奧多羅則聲稱,將東海和南海視為單一行動區域“合理”,還提及菲律賓與日本等國推動的“一體化戰區”概念。再說立陶宛的算盤。這個波羅的海小國人口約280萬,國土面積6.5萬平方公里,軍事力量薄弱,現役軍人含文職約1.4萬,預備役約2萬,陸軍主要裝備幾十輛狼式輪式步戰車和三百多臺火炮裝甲車。
馬科斯(資料圖)
此前因在涉臺問題上挑釁中國,導致中立關系降級,經濟受損,試圖修復關系卻拒絕更改“臺灣代表處”名稱。如今拉攏菲律賓,明顯是想找“反華同伙”分擔成本,刷國際存在感。菲律賓這邊也不簡單。托倫蒂諾作為馬科斯陣營的親美派,是推動菲律賓“海洋區域法”通過的關鍵人物。該法妄圖以國內立法形式固化南海仲裁案非法裁決,將中國黃巖島和南沙群島大部分島礁及相關海域納入菲方范圍。
他還在今年4月污蔑中國干預菲律賓選舉、散布“中國間諜論”。而菲律賓政府近年頻頻在南海搞事,不僅拉攏美日澳等國開展聯合巡航,還打算在蘇比克灣美軍基地建立彈藥生產和倉庫基地。中方制裁托倫蒂諾,時機把握精準。他剛在5月中期選舉中連任失敗,6月30日卸任,7月1日就被制裁。這一舉措既展現了中國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堅定決心,也起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是對菲律賓反華政客的明確警告。
立陶宛官員(資料圖)
中國不反對正常的國際防務合作,但前提是不能損害中國利益、破壞地區穩定。值得注意的是,菲律賓政壇內部對華態度存在分歧。副總統莎拉公開批評馬科斯政府倒向美國,主張與中國保持友好關系。有分析認為,菲律賓拉攏外部勢力攪局南海,不僅導致中菲關系緊張,還影響了本國經濟,中國投資者對菲興趣下降。
從國際層面看,立陶宛拉菲律賓碰瓷中國,是美西方圍堵遏制中國的一個縮影。此前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G7峰會上抹黑中國,英國航母也曾現身南海。對于這些挑釁行為,中國必將采取有力反制。當前,南海局勢復雜多變。中國始終致力于維護南海和平穩定,愿與有關國家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爭議。但對于任何損害中國利益的行為,中國都將堅決回擊。此次對托倫蒂諾的制裁,就是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說話算數,損害中國利益必須付出代價。
立菲防長在馬尼拉召開發布會(資料圖)
未來,中菲關系走向取決于菲律賓政府的選擇。如果馬科斯政府能認清形勢,摒棄“引狼入室”的錯誤做法,回到對話合作的正軌,中菲關系仍有改善空間。反之,若繼續充當美西方的“反華棋子”,只會讓菲律賓陷入更不利的境地。國際社會也應看清,某些國家拉幫結派搞對抗,不利于地區和平穩定,最終只會自食其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