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消息,六月底的北京,外交舞臺暗流涌動。美媒一則消息激起千層浪:《日經亞洲》披露,特朗普政府正緊鑼密鼓籌備總統年內訪華行程。引人矚目的是,這位以商立身的總統或將復制今年5月沙特之行的模式——率領一支由馬斯克、黃仁勛、薩姆·奧特曼等科技巨頭領銜的數十名CEO“商業天團”踏上中國土地。那次中東之行創下超過2萬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如今相似的陣容劍指東方,美方對重啟經貿合作的急迫心態昭然若揭。
訪華倒計時的背后,是一場白宮內部對華政策的激烈博弈。美國財長貝森特力主的務實接觸路線正與國務卿魯比奧的強硬立場激烈碰撞。微妙的是,就在貝森特6月12日公開宣稱中美目標“互補”,期待實現“大而美的再平衡”后不久,魯比奧即突然收緊中國留學生簽證政策,權力斗爭的硝煙彌漫華盛頓。這場內部角力,無形中為特朗普的訪華之旅增添了復雜變數。
恰在此時,中國外交展現從容節奏。
美國財長貝森特(資料圖)
6月25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京會見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艾利森。這場看似學術的會晤傳遞出清晰戰略信號:中方始終以中國領導人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為對美關系基石。王毅特別點明“扣好中美關系第一顆紐扣”的深意——解決認知差異是打破僵局的鑰匙。艾利森呼應“和而不同”理念,強調避免大國沖突悲劇的迫切性,為緊張氛圍注入理性聲音。
中方的務實行動與美方商業訴求悄然呼應。就在美媒熱炒“CEO訪華團”次日,中國商務部于6月27日發布一份關鍵聲明:中美經貿團隊在倫敦會談后已就落實元首共識的框架達成原則一致,并進一步確認細節。中方承諾依法審批管制物項出口,同時敦促美方“取消對華限制性措施”。這份聲明猶如精準回應,為潛在的高層互動鋪設了具體路徑。
特朗普(資料圖)
耐人尋味的是,訪華時機與重大歷史節點形成潛在交匯。當日本記者追問中方是否邀請特朗普出席9月3日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時,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雖未直接確認,但重申了國新辦公布的紀念活動將邀請外國領導人參與的原則。若特朗普果真成行,其商業代表團與普京等國際政要共聚北京的畫面,無疑將為全球地緣格局投射意味深長的注腳。
特朗普的商人本能正成為打破僵局的獨特變量。從單邊施壓轉向“有管理的談判”,美方策略調整的信號已清晰可辨。6月5日中美首腦長達90分鐘的通話被特朗普稱為“非常積極”,他更透露中方對其發出訪華邀請且自己“已回邀”。復旦大學吳心伯教授犀利指出,此次通話為兩國關系“定方向、定目標”,而實現元首互訪需雙方相向而行。
特朗普(資料圖)
大國關系的齒輪,總在張力與契機間緩緩轉動。從王毅與艾利森的哲學對話,到商務部聲明中的技術性突破;從白宮內部的路線之爭,到太平洋兩岸的隔空互動——這些看似分散的碎片,正拼湊出一幅中美關系“再校準”的路線圖。當數十位美國商界領袖的航班可能飛向北京,當抗戰紀念的旗幟將在天安門廣場升起,兩個大國正站在一個充滿挑戰卻又蘊含希望的歷史隘口。無論前路如何曲折,世界都在期待:競爭能否真正邁向競合?對抗的堅冰下,會否涌出合作的新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