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此山有仙茶
作者:徐厚冰
皖南廣德,靈山秀水孕育出了天地精華的上等好茶,早在西晉時期,廣德寺廟就已種植茶樹。三國時廣德就設有茶肆。宋明清時,廣德茶葉一直為朝廷貢品。由此,廣德茶文化源遠流長。
北宋詩人孫諤、南宋著名文學家何大圭、南宋詩人喻良能、明代詩人吳同春、清代詩人云中官等歷來無數文人墨客,在他們的作品中,均為廣德茶贊詠,為廣德茶文化增光添彩。今筆者發現了一首以廣德仙茶為名的詩詞,分享給大家。
廣德北鄉山北吳家村(今屬邱村鎮)在唐宋時叫霞塢,郎川(今郎溪)夏湖吳氏志坤公在宋景炎間(1276-1278),率子吳毅浦、吳敬潼及孫吳文德,隱居此地。
吳文德(1327-1403),字依澤,族尊汭隱公,為廣德桐北吳氏第一世。善詩文,曾對霞塢及周邊勝景,寫下了《八景詩》五言詩、七言詩共十六首。其中《馬脛品茶》時詩,是廣德茶文化中,鮮為人知的“專題詩”。
馬脛品茶
元初·吳文德
[馬脛山名四頂山,其行形如馬脛。世傳此山有仙茶,其香味愈勝他處,有仙跡存焉。]
馬脛云山勝,
閑來好煮茶。
六班好醒酒,
三碗好看花。
白玉仙人掌,
紅丁海客槎。
滌煩子可號,
最好探春芽。
【詩詞解析】
馬脛山又名四頂山,因山形似馬腿關節得名,在今廣德邱村鎮山北村。相傳產仙茶,品質超凡且留有仙跡。詩中“云山勝”既贊山勢奇秀,亦暗喻云霧滋養茶質。
“六班醒酒”,化用盧仝《七碗茶歌》“六碗通仙靈”之境,喻茶解酒提神之效。
“三碗看花”,融合禪意,指茶滌凈心塵后得賞自然之美,呼應唐代詩人皎然“三飲得道”的茶道思想。
“白玉仙人掌”,指白玉茶盞盛仙人掌茶,仙人掌,唐代名茶,見李白“曝成仙人掌”之詠。
“紅丁海客槎”,以“紅丁”喻珍貴茶芽,如宋代團茶,借海上仙槎典故暗示茶源非凡。
“滌煩子可號”,直指茶別名“滌煩子”,即為詩人皎然首創。
“探春芽”,強調早春頭采茶芽的至臻價值,契合唐代以來貢茶尚“明前”的傳統。
【結語】
元初吳文德的《馬脛品茶》,是廣德歷史上迄今所發現的第一首專門詠茶的詩詞,也是廣德唯一的一首“仙茶詩”,為豐富廣德茶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仙茶故里
康養廣德
歡迎您
作者徐厚冰,安徽省網絡作家協會會員,宣城市文史研究會會員。網絡圖片,侵權立刪,謝謝。轉發此文時,請標明作者及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