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現在連“白嫖”都能玩出專業級別?
最近,上海警方公布了一起令人瞠目結舌的案件——00后女生黃某,來上海待了兩個多月,靠著各種“花招”幾乎沒花過錢,靠嘴和套路混吃混喝混日子,結果最終被警方請進了局子。
這場“低成本生存秀”,她到底是怎么玩的?
一、“衣”靠退貨,天天新造型
黃某今年2月中旬到的上海,拎著個大牌包、披著風衣,看上去像是“有點來頭”。
但真相是,她的穿搭都是臨時借來的“外殼”。
她專挑那種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的服裝店,把衣服買回來穿兩天,然后原封不動退回去,吊牌都舍不得摘。就這樣,兩個月換了十幾套衣服,一分錢沒花,衣品天天在線。
只是,這波操作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商家一察覺到貓膩,立馬報警。
二、“吃住”全靠演,連蟋蟀都是道具?
吃飯住宿這種基本問題,對她來說也不是事。
她不是住賓館,就是泡洗浴中心——前者鬧蟲子、后者搓澡搓傷皮膚,每次都能搞出個“理由”,讓店家免單。
更夸張的是,為了“證據確鑿”,她還專門買了一盒死蟋蟀,隨身帶著,找個合適的時機往床單上一放,就開始投訴說“房間不干凈”。
碰上不配合的商家,她直接報警要求派出所調解;調解不成,她還反手投訴派出所“偏袒商家”……
洗浴中心的工作人員也挺無奈:黃某來過三次,兩次都有男網友買單,她就是個活人形社交詐騙App。
沒男網友的時候,她就靠外賣維生。收到飯后各種找茬——菜咸了、飯糊了、有異物、有雞毛……商家一聽她說要差評,立馬退錢求饒。
三、“出行”只打車,從不付錢
要說最離譜的,還是她的出行方式。
這兩個月,她一次公交地鐵都沒坐,全靠打車,關鍵是——從來不結賬。
怎么做到的?
很簡單——行程一結束就立刻投訴司機,說車里有異味、說司機態度差,總之就是各種理由申請免單。
她還注冊了多個打車軟件賬號,綁定兩個手機號,輪流操作,像是把平臺規則研究透了,專業水平不輸老司機。
手機短信里,全是催款信息,她卻一副“我無所謂”的態度。
四、“美容”也能白嫖,店主無奈卸睫毛
連美容項目她也沒放過。
去做睫毛,做完了說“眼睛難受”,不滿意要免單。
店家好聲好氣說可以免費調整,她不干;說可以卸掉也行,但要付之前299元的服務費,她也不愿意。
最后店家直接妥協:不收錢,把剛種好的睫毛卸了。誰也不想再和這種人糾纏。
五、“零元購達人”的翻車現場
她這一套“操作系統”,看似無懈可擊,結果終究還是玩過頭了。
警方調查發現,她最初其實是“意外白嫖成功”——住酒店真碰到蟲子,酒店主動免單還送了會員卡,她嘗到甜頭,一發不可收拾,干脆把惡意索賠當成了“生活方式”。
如今,她因涉嫌尋釁滋事,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黃某的故事,說白了就是一場“靠耍賴過日子”的翻車記。
她以為自己是精明人設,實際不過是把占小便宜當本事,走著走著就進了法律的紅線。
或許在她看來,每次只是“討個便宜”,但她沒意識到——每一次投訴、每一張免單背后,都是對他人時間、成本和信任的消耗。
現實生活里,能薅的“羊毛”終歸有限,法治社會的底線,卻容不得你反復試探。
這場“0元生存挑戰”,到頭來她自己成了代價最慘的那一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