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還覺得加拿大挺硬氣,畢竟在6月26日,加拿大財政部長商鵬飛宣布,加拿大政府將針對科技公司向加拿大用戶提供數字服務或出售加拿大用戶數據的收入征收3%的稅,并追溯至相關公司2022年的收入。
可沒想到,就因為特朗普不滿加對美征收“數字服務稅”,宣布中止所有與加拿大的貿易談判,隨后嚇得加拿大取消“數字服務稅”,以求重啟美加談判。
為了能夠給美“投名狀”,加拿大將矛頭對準中國,竟然對中國海康威視下達“逐客令”,要求在120天內停止運營并關閉所有業務,同時禁止本國政府部門采購其產品。
馬蜂窩
自從加拿大總理卡尼自上臺以來,雖然嘴上說要對美“強硬”,但實際上卻仍無法擺脫對美國的經濟依賴,特朗普隨便說一句話,加拿大就慫了。
剛開始還比較強硬,加拿大覺得自家錢袋子有點緊,就想找個地方開源,他們盯上了那些在加拿大撈金的互聯網巨頭,比如谷歌、亞馬遜之流,準備開征一筆“數字服務稅”,說白了就是想從這些科技巨頭身上收點“租子”。
按計劃這筆稅每年能帶來十幾億美元的進賬,聽起來合情合理,畢竟你在我的地盤上賺錢,交點稅天經地義,加拿大覺得自己這步棋走得穩,既能填補國庫又能彰顯數字主權。
可惜他們忘了看看這些巨頭的“戶口本”,這刀口對準的幾乎全是美國公司,這下可捅了馬蜂窩,美國總統特朗普直接掀了桌子。
隨后撂下狠話,所有貿易談判立刻停止,加拿大要是不撤回這筆稅一周之內就等著收美國的關稅大禮包,每年額外加征二十多億美元,專挑加拿大的痛處打。
其實,美國也不是為了這點稅錢,而他們真正在意的是這筆稅背后動搖的根基,數字產業是美國如今在全球貿易中最大的順差來源,是他們真正的“奶酪”。
今天加拿大敢動,明天法國、英國是不是也要跟著學,要是全世界都來收“租子”,美國科技巨頭的全球霸權還怎么玩。
所以,這不是稅收問題,這是美國的“陣地保衛戰”,特朗普的雷霆之怒就是要殺雞儆猴,告訴全世界:我的地盤,我的人,規矩我說了算。面對美國的雷霆之怒,加拿大的硬氣只維持了不到兩天!
硬氣不過三天,膝蓋比嘴誠實
在看到特朗普的怒火后,僅僅過了兩天,加拿大財政部火速發表聲明暫停征稅,啟動廢法程序,整個過程干凈利落,仿佛那筆“雄心勃勃”的稅收計劃從未存在過,美國那邊也立刻松口同意重啟貿易談判。
之所以慫得這么快,主要還是加拿大超過四分之三的家當都得賣給美國人,從石油到木材,從汽車到農產品,經濟命脈被鄰居攥得死死的。
所謂“多元化出口”的夢想在冰冷的現實面前,脆弱得不堪一擊,一旦美國關稅大棒真的落下,那每年二十多億美元的損失,對加拿大經濟而言就是一場災難,這不只是錢,更是信心和產業鏈的崩塌。
地理上是鄰居,經濟上更像是附庸,當“大哥”真的翻臉時,“小弟”除了低頭別無選擇,然而,最讓人想不明白的是,惹不起美國,就來惹中國了。
矛頭對準中國
就在加拿大宣布暫停數字稅的前一天,他們突然對一家中國公司舉起了屠刀,加拿大工業部長以“國家安全”為由,勒令海康威視在120天內停止運營并關閉所有業務。
對于這個事情并沒有提供任何實質性證據,僅僅是一個口頭證據罷了,最主要的是這個時間點實在太過巧妙,前腳剛給美國跪下,后腳就對中國企業亮出了刀。
這簡直就是一封寫在臉上的“投名狀”:大哥你看,雖然我在稅收上讓你不爽了,但在圍堵中國這件事上,我可是跟你站在一起的!
這種操作既是想在美國面前挽回點面子,也是一種廉價的政治投機,打不過強者就拿看上去離得更遠的撒氣,順便還能表個忠心。
“國家安全”成了一塊遮羞布,底下藏著的是對自身缺乏獨立性的心虛和焦慮,然而,加拿大以為這套“組合拳”打得精明,卻沒料到中國早已不是那個任人拿捏的軟柿子。
中國商務部當即態度強硬回應,警告加拿大不要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否則將采取必要措施反制,這可不是空話,加拿大每年有近三成的農產品要賣到中國,這要是沒了銷路哭的還是加拿大的農民。
更重要的是,加拿大一邊高喊著要“出口多元化”以擺脫對美國的依賴,一邊卻在得罪另一個潛在的巨大市場,這種自相矛盾的操作無異于自斷后路。
本想通過打壓中國企業向美國獻媚,換取一點關稅上的寬容,結果這份“投名狀”不僅沒能換來美國的尊重,反而可能引來中國的迎頭痛擊,成了個燙手的山芋。
在大國博弈的夾縫里,加拿大本想左右逢源,結果卻把自己走成了一步死棋,它這番折騰暴露了自身的脆弱,也失去了寶貴的信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