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真成“棄子”了!
當烏克蘭國防部的高官要靠電視新聞了解美國政策變化,你就知道這不是臨時技術性調整,而是戰略上的“卸責”。
美軍的“海馬斯”、愛國者導彈、“毒刺”、“地獄火”……這一波全砍。這相當于什么?主角還在戰場沖鋒,后臺的供彈員直接關掉水龍頭,說:我也沒子彈了。
美國這回甩得干凈,“庫存不足”只是一個幌子,真正的原因是烏克蘭已經不在美國戰略優先級里了。拜登走了,特朗普回來了,他不是反戰,他是另起爐灶。
特朗普明確表態,“不再白送軍援”,準備“賣”防空系統——問題是,這話還沒落地,免費那批已經掐了。這不是交易,這是斬斷依賴鏈,讓澤連斯基立刻明白:你不是盟友,是客戶。
美國:一邊脫鉤烏克蘭,一邊加注中東和亞太
這就很清楚了:美國正在全球“戰略再均衡”。
烏克蘭如果贏了,最大的受益者是歐洲——尤其是德國、法國——那對美國有什么好處?沒好處。相反,一旦烏克蘭敗了,歐洲更需要美國的“安全保護”,北約就更聽話。
這是一招很典型的美國“精英權力邏輯”:不求勝,只求控。讓烏克蘭輸一局,對美國的利益反而最大化。
這時候你再看特朗普政府對以色列火線輸送JDAM制導炸彈、放開中東武器限售,對臺軍售“松綁”,甚至最近醞釀的“太平洋版北約”計劃,全都圍著一個思路打轉:烏克蘭不是未來的戰場,臺海和中東才是。
朝鮮:這不是“幫俄羅斯”,而是“借刀養軍”
接下來重點說說這波最容易被誤解的:朝鮮派兵。
烏克蘭說得很直接:未來幾個月內,朝鮮準備再向俄羅斯輸送2.5萬到3萬士兵,規模相當于一個加強軍團。
這可不是“志愿軍2.0”,而是典型的戰略“借位發展”。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三件事:
第一,讓士兵實戰演練,脫虛入實,朝鮮幾十年沒打過正經仗,現在終于能拿真刀真槍和北約武器對抗一回;
第二,替俄軍“填坑”,釋放更多俄正規軍進入夏季攻勢區,讓俄羅斯有余力打主動仗;
第三,嚇唬韓國和駐韓美軍,這批士兵打完仗再回國,那就是“戰斗經驗+心理優勢”雙爆表,誰敢說朝鮮這時候打韓半島沒點底氣?
這是朝鮮“用別人家的戰爭打自己的軍改”。你能說他幫俄羅斯?其實他在“練自己的拳”。
黑海艦隊副司令遇襲:烏軍反攻方式升級為“定點清除”
烏克蘭也不是坐以待斃。7月2日,黑海艦隊副司令阿赫梅托夫遭到汽車炸彈暗殺,生死未卜。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而是高頻的“人肉摧毀作戰”。
伊朗有摩薩德,烏克蘭現在也學精了——專打后方指揮系統。你F-35飛不進克里米亞指揮部?那我用特工+炸彈送進去。
但俄羅斯方面的反制目前還是相對溫吞,對烏克蘭軍事情報局還沒打擊到痛點。這個“刺殺游戲”,如果不升級到“組織摧毀”,對烏克蘭來說,是一波一波的勝利輿論。
結語:格局變了,“新三國演義”開始
這次美國對烏克蘭的抽身、朝鮮大兵團開上戰場、烏情報局刺殺俄羅斯高官……表面看是碎片,實質上是一場新的地緣劇本正在成型:
美國:從“烏克蘭代理戰場”脫身,戰略重心東移;
俄羅斯:借朝鮮兵補位,解放主力打夏季攻勢;
朝鮮:兵演合一,一手幫人、一手練兵,順帶威懾半島。
這一波,不再是“援助戰爭”,而是“戰場洗牌”。
如果澤連斯基還想抱著“民主燈塔”幻想等美軍輸血,那恐怕接下來等他的,不是選票,而是彈片。
對烏克蘭來說,這不是“援助危機”,而是生死瞬間。
剩下的,就看誰能挺過這波洗牌期,撐到下一場布局完成。烏克蘭,已經被從牌桌移到邊緣。
朝鮮,則正悄悄坐上了新的椅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