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經歷過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 這種劇烈疼痛,很可能是牙髓炎在 “作祟”。但很多人對牙髓炎一知半解:它到底是什么?疼起來必須做根管治療嗎?
先搞懂:什么是牙髓炎?
我們的牙齒中間,藏著一個 “軟芯”—— 牙髓。它由神經、血管和結締組織組成,負責給牙齒提供營養,同時感知冷熱、酸甜等刺激(比如喝冰飲時牙齒發酸,就是牙髓在 “報警”)。
當牙齒因蛀牙、外傷、過度磨損等出現 “缺口”,細菌就會順著缺口入侵牙髓,引發炎癥,這就是牙髓炎。簡單說,牙髓炎就是牙髓被細菌感染后 “發炎了”。
牙髓炎分 2 種,治療方式大不同
牙髓炎不是 “一刀切” 的問題,關鍵看牙髓是否還能 “救回來”。臨床上分兩種類型,治療思路完全不同:
1. 可逆性牙髓炎:牙髓還能 “救”,可能不用根管
這類牙髓炎多是早期感染,牙髓只是 “輕度發炎”。比如:蛀牙剛爛到接近牙髓,牙齒遇冷、熱會短暫疼痛,但刺激去掉后,疼痛很快消失(不超過 10 秒),平時不疼。
這時牙髓還沒徹底壞死,通過及時處理(比如清理腐壞組織、用藥物保護牙髓、再補牙),炎癥可能消退,牙髓能恢復正常,不需要做根管治療。
但要注意:可逆性牙髓炎的 “窗口期” 很短。如果拖延治療,細菌持續破壞,很快會發展成不可逆性牙髓炎。
2. 不可逆性牙髓炎:牙髓 “救不活”,必須做根管
如果牙齒出現這些癥狀,大概率是不可逆性牙髓炎:
疼痛劇烈且持續:遇冷、熱刺激后,疼痛會持續很久(超過 1 分鐘),甚至沒刺激也疼(比如半夜疼醒);
自發性疼痛:白天或晚上突然疼起來,疼得坐立難安,甚至分不清是哪顆牙疼;
咬合時隱痛:輕輕咬東西,牙齒會有不適感。
這時,牙髓已經被細菌嚴重破壞,出現壞死或化膿,就像 “爛掉的肉”,無法恢復正常。如果不及時清除壞死的牙髓,細菌會順著牙根蔓延到骨頭里,引發根尖周炎(牙齦腫包、牙齒松動),甚至導致面部腫脹、發熱。
這種情況,必須做根管治療:通過專用器械清除壞死牙髓和細菌,消毒后用材料嚴密填充根管,阻止感染擴散,保住牙齒。
別踩這些誤區!
誤區 1:“疼的時候忍忍,不疼就好了”
牙髓炎的疼痛不會 “自愈”。不疼可能是牙髓已經徹底壞死(神經沒感覺了),但細菌還在悄悄破壞牙根周圍的骨頭,等再次疼起來,可能已經是嚴重的根尖周炎,治療難度更大。
誤區 2:“吃消炎藥就能好”
消炎藥只能暫時壓制炎癥,緩解疼痛,但殺不死牙髓里的細菌。就像 “揚湯止沸”,停藥后炎癥會反復,甚至加重。只有清除壞死的牙髓(根管治療),才能從根源解決問題。
誤區 3:“做了根管治療牙齒就廢了”
恰恰相反:不可逆性牙髓炎不做根管治療,牙齒才會慢慢 “爛掉”;而根管治療后,牙齒能保留牙根,再做個牙冠保護,就能正常咀嚼,比拔牙后修復更劃算。
判斷牙髓炎是否需要根管治療,核心看牙髓 “還能不能救”。可逆性牙髓炎及時處理,可能保住牙髓;一旦發展成不可逆性,根管治療是唯一能保住牙齒的辦法。別等疼到 “崩潰” 才就醫 —— 早期發現、及時處理,才能少遭罪、少花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