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短劇憑借各路“霸總”“逆襲”劇情,火速吸粉,掀起一股富有羞恥感又難以抵抗的觀劇浪潮。
問就是:我要開始看了,誰幫我拿一下……
畢竟,帶上腦子,劇情哪哪都是問題:《霸道總裁愛上埋了三年的我》《霸道總裁愛上退休的我》《霸道總裁愛上離婚帶娃的我》《霸道總裁愛上犯了痔瘡的我》……
然而潑天的富貴、炸裂的復仇、超乎物理學生物學的魔幻,通通讓人欲罷不能,索性腦子一放,只管看。
在觀眾明面上不停的戲謔聲中,短劇行業卻悶聲發大財,迎來了風口。
據艾媒咨詢數據,2024年,中國短劇市場規模已經達到515億元,超過中國內地電影425億元的全年票房,預計2025年將進一步攀升至634.3億元。
“下飯爽劇”在征服中國觀眾的同時,還將中式“霸總”的風吹到了美國,在收割白人大媽錢包的同時,還意外拯救了好萊塢演員。
1
“我睡了前任的爸爸?”
“國王下旨要我娶你。”
“我得趕緊離開這兒,昨晚酒后誤事……”
當金發碧眼的歐美演員,麻溜地說出一串英文臺詞后,大家都神奇地感受到了熟悉的味道:晉里晉氣的。
“You think you're the first girl to try and ger my attention?”(中式理解:女人你在勾引我)
“I told you not to betray me!”(中式理解:我告訴過你,不許背叛我!)
如此晉江文學式霸道的臺詞,配上掐脖子、扇耳光等刺激的動作,瞬間讓歐美觀眾挪不開眼,瘋狂上頭。
最近在外網點擊量很高的一部短劇《黑幫大佬的致命囚寵》(Fatal Attraction:A Dark Mafia Romance)開篇即高能:
母親躺在病床命懸一線,善良又貧窮的女主為籌集醫藥費給母親復仇,冒險充當俱樂部女郎,招惹紐約黑手黨大佬,一路殺伐果敢,在對大佬的愛恨交織中逐漸沉淪……
灰姑娘征服大佬、逆襲復仇的劇情,放在國內任何一個平臺,都是寫爛了的套路——奈何海外觀眾沒有經歷過國內20年的網文洗禮,隨便講個狗血又帶爽感的故事開頭,就有大量用戶愿意掏錢蹲個后續。
其中,美國50歲以上女性是追“霸總”劇的中堅力量,付費率高達50%,是國內用戶的5倍。
根據出海收入規模Top15的短劇平臺測算,截至2024年10月,出海短劇APP總流水突破4.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8億元)。美國則貢獻了中國短劇海外收入的60%以上,成為最大海外市場。
面對爽點密集的中式短劇,海外網友表示根本“停不下來”……
他們一會兒被“贅婿”的邪魅笑容迷住,一會兒又驚嘆于“霸總”的強制愛,還學會了“白月光”“替身”“重生”等短劇熱詞,在一次又一次地劇情反轉中驚掉下巴,繼續付費。
觀眾的追捧不僅給短劇平臺帶來了潑天流量,還變相解決了好萊塢演員的就業難題。
2
還記得2023年好萊塢的罷工事件嗎?
● 2023年5月,美國演員工會SAG-AFTRA和編劇工會WGA為了抗議影視
從演員們的維權聲討到長達118天的罷工抗議,大量影視作品被迫停播、停拍,大量好萊塢演員更是遭遇事業寒冬,謀生困難。
眼看山窮水盡之時,橫空出世的中式短劇竟成了“救命稻草”。
不少好萊塢三線演員因參演短劇而暴漲薪資:片酬從好萊塢時期的200美元日薪,飆升至1500美元,一口氣翻了7倍。
“演一個月短劇,比我去年全年收入還高!”
美國演員馬克·赫爾曼(Marc Herrmann)憑借1米91的身高和帥氣的外形,很快在短劇行業嶄露頭角。
● 馬克·赫爾曼
起初,他也覺得別扭,90集的片子,拍攝時間只有9天,臺詞夸張得難以啟齒。
但當他拍攝的短劇陸續上映后,在IMDb上竟然全都超過了8分。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此前他參演的所有“正經”作品,評分沒有一部超過6分……
回想起進入短劇賽道前的演藝生涯,馬克一直處于好萊塢18線的邊緣狀態,罷工期間更是捉襟見肘:“那段時間我快付不起房租了。”
馬克的故事,是很多好萊塢普通演員的縮影——拍短劇前,無人問津;拍短劇后,大放異彩。
據美國演員工會數據,在好萊塢漫長的大罷工中,僅有2%-4%的演員能靠工資維持生計,而剩余的大部分人,都面臨著失業困境。
中國短劇給好萊塢演員們帶來了新的工作契機,也讓很多學表演的中國留學生找到了畢業后的臨時停靠點。
過去以為美國觀眾喜歡燒腦大片,沒想到接受快樂教育長大的美國觀眾同樣也沉迷無腦爽片……當中國拍攝團隊捕捉到這個觀眾需求后,短劇在美國呈爆發式的野蠻生長。
中國導演高峰曾表示,自己靠“抄作業”的方法在美國拍短劇,一年能產出45部,累計票房超7000萬美元。
去年,高峰拍攝的某離婚題材短劇,上線僅三個月就突破2500萬美元票房,而制作成本不到20萬美元。
● 高峰執導的The Divorced Billionaire Heiress、The Substitut
有導演甚至僅拍了一年的短劇,便賺夠了在比弗利山莊的首付。
到今年3月,海外市場的中國短劇APP已發展出237款,全球有2.7億人次下載中國短劇。
其中排龍頭地位的短劇APP叫ReelShort,背后運作公司“瘋狂楓葉工作室”與閱文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僅手握大量網文IP,還能隨時根據大數據,打造歐美觀眾愛看的短劇。
老美喜歡狼人和魔法,就上演《兩個狼王愛上我》:
大媽喜歡新婚后愛、離婚尋愛、契約愛情,通通照搬中式狗血霸總文:
當然,中國網友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在照搬中式劇情的基礎上能否有創新?比如整個美劇史詩《射雕英雄傳》?
又或者更大膽開放包容一些,將美國本土人物故事融入短劇,熱心網友甚至把名字都想好了:
穿越類的,就拍《穿越911拯救雙子塔》《穿越中世紀在爆發黑死病時我覺醒了神醫系統》《拯救肯尼迪開局給他三級頭》;
軍事類的,就拍《南北戰爭:林肯三次請我出山》《兵王之橫掃阿富汗》;
異能類的,就拍《開局簽到武器系統,我成了美國最大軍火商》……
最上頭的還得是劍走偏鋒類的愛情主題:《跟總統離婚,我分走了半個美國》《特朗普愛上在白宮干保潔的我》《我和特朗普生了99個孩子》。
面對這波突如其來的文化輸出,中國網友在積極整活之外,也感慨良多:
一條條歡樂辣評背后,其實暗藏反思:短劇的爆火,是喜是憂?
當中國短劇漂洋過海,成為白人大媽們的心頭好時,它能代表中國文化嗎?
3
毫無疑問,近幾年,中國短劇迎來了春天。
據企查查數據,我國現存的短劇相關企業多達9.61萬家。2020年是突飛猛進的一個轉折點,注冊了1.21萬家,同比增長94.33%。
● 圖片來源:企查查
企業數量的快速增長即可看出這個行業的繁榮氣象。
相較于精打細磨的電影,短劇更像趕急生產的“粗制濫造”,但無論中國還是海外,它都點擊活躍,賺得盆滿缽滿。
是現代人太過缺乏耐心,太缺乏品味,自動降低審美下限嗎?
導演高峰說:“短劇的關鍵在于情緒。短劇是一種快速消費品,主要提供情緒價值。他們需要在短短30秒內讓觀眾產生共鳴,快速推進劇情,與傳統影視內容的結構大不相同。”
短劇并非純粹是傳統娛樂的“縮水”產物,它的高能量、快節奏似乎更契合現代人的生存狀態。
盡管當下很多短劇都是靠“狗血”來滿足觀眾的情緒價值,但并不意味著短劇拍不出好作品。
諸如《家里家外》《逃出大英博物館》等作品都是短劇快餐里公認的佳作。
此外,中國短劇能在海外獨領風騷,除卻令人難以拒絕的爽感敘事外,也離不開國內十來年對網文IP改編的持續蓄力。
任何事物的萌發壯大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短劇這頭文化野獸,在肆意發展的路上,注定還有重重關隘要闖。
大浪淘沙,且將質疑交給時間,看誰才是最后留下來的真金。
今天,你刷短劇了嗎?文/余葉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