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炎炎夏日的到來,各類新鮮瓜果、清涼美食紛紛上市,讓消費者垂涎欲滴。然而,高溫潮濕的氣候特點卻給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以及寄生蟲等提供了絕佳的繁衍環境,使食源性疾病進入了一年中的高發期。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過吃飯、喝水或其他進食行為導致細菌、病毒進入人體內引起的各種疾病,包括腸道傳染病、食物中毒、胃潰瘍、胃炎、人畜共患傳染病等。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有6億人因食用受污染食物而患病,其中夏季病例占比顯著高于其他季節。
了解食源性疾病的誘因,掌握科學的預防方法,才能讓我們在享受夏日美味的同時,守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一
夏季食源性疾病為何高發?
微生物繁殖加速
當環境溫度達到30℃~37℃時,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常見食源性致病菌會以驚人的速度繁殖。例如,在37℃的環境中,大腸桿菌每20min就能繁殖一代,原本少量的細菌在幾小時內就可能達到致病數量。剩菜、剩飯、肉類熟食等在常溫下放置超過2h,就可能滋生大量細菌。
食物易腐敗變質
夏季空氣濕度大,水果、蔬菜表面容易附著水分,為霉菌生長創造了條件。高濕度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它們就像得到了“能量補給”,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導致食物變質。
同時,肉類、海鮮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在高溫下脂肪氧化速度加快,蛋白質也容易分解,產生酸臭等腐敗氣味。即使是密封包裝的食品,在高溫環境下儲存不當,也可能出現脹袋、變質現象。
不良飲食習慣
夏季人們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也增加了感染食源性疾病的風險。天氣炎熱,人們喜歡吃一些生冷食物,如生魚片、涼拌菜、冰淇淋等,這些食物如果在制作過程中衛生條件不達標,或者存放不當,就很容易被寄生蟲、細菌污染。
此外,街頭夜市的燒烤、大排檔等,由于食材來源復雜、加工環境簡陋,衛生條件難以保障,增加了食源性疾病的感染風險。
二
夏季常見食源性疾病大盤點
夏季常見的食源性疾病的類型多樣
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危害
01
細菌性食源性疾病
在眾多食源性疾病中,細菌性食源性疾病是夏季最為常見的食源性疾病類型。致病菌主要有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這些細菌廣泛分布在自然界中,沙門氏菌常潛伏在肉、蛋、奶及其制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偏愛海鮮,在夏季,人們常食用的涼拌海鮮、未熟透的海鮮料理等,若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就容易引發疾病;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則容易污染高蛋白食品,在高溫天氣下,放置時間過長的奶油蛋糕若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食用后就可能引發中毒。
一旦食用了被這些細菌污染的食物,就可能被感染。患者通常在進食后幾小時內發病,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者可能伴有發熱、脫水,甚至危及生命。
02
病毒性食源性疾病
病毒性食源性疾病同樣不容小覷,諾如病毒、甲肝病毒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諾如病毒傳播能力極強,可以人傳人,也可以通過食物和水傳播。
一旦感染,患者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尤其是兒童和老人,患病風險更高,癥狀也可能更嚴重。甲肝病毒主要通過被污染的食物和水傳播,感染后會導致甲型肝炎,患者可能出現黃疸、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癥狀,對肝臟功能造成損害。
03
寄生蟲食源性疾病
夏季人們喜歡食用淡水魚蝦、螺類等,這些食材若未煮熟煮透,可能攜帶肝吸蟲、肺吸蟲、姜片蟲等寄生蟲。
這些寄生蟲通過被污染的食物進入人體,比如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寄生蟲幼蟲或蟲卵的肉類、海鮮、蔬菜等。這些寄生蟲或蟲卵在人體內寄生、繁殖,會對人體組織和器官造成損害。
04
真菌毒素食源性疾病
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這種環境非常有利于真菌的繁殖和產毒。
同時,隨著氣溫升高,食物更容易變質,若儲存不當,比如沒及時冷藏、暴露在空氣中時間過長等,就為真菌污染提供了機會。
若食用發霉的花生、玉米、堅果或腐爛的水果,則可能導致肝臟損傷、神經系統中毒等后果。
05
有毒動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自然界中,一些動植物本身含有毒素,如果誤食或食用方法不當,就會引發食源性疾病。
有些消費者喜歡吃野菜,但一些有毒植物與可食用的野菜外形極為相似(如毒芹與水芹),誤食會引起中毒,輕者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重者可能出現呼吸困難、昏迷等癥狀,甚至危及生命。
再比如,云南、貴州、湖南等地區誤食毒蘑菇的病例時有發生,不同種類的毒蘑菇含有的毒素不同,中毒癥狀也各異;發芽土豆含有龍葵素,食用后可能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未煮熟的四季豆含有皂素和血球凝集素,會刺激胃腸道,引起中毒;鮮黃花菜含有秋水仙堿,進入人體后會被氧化成有毒的二秋水仙堿,導致咽喉發干、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
因此,要注重食品安全
選購新鮮的食材
做到儲存得當、加工透徹,嚴格遵守衛生標準
三
科學預防夏季食源性疾病的措施
把好食材采購關
購買食品時,要選擇正規的超市、農貿市場,避免在流動攤販處購買來源不明的食品。仔細查看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等信息,不購買包裝破損、脹袋、有異味的食品。選購肉類、海鮮時,注意觀察其色澤、質地,避免購買變質食材。對于蔬菜水果,盡量選擇當季、本地產品,減少運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污染。
規范食物儲存方式
生熟食物要分開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可以使用不同顏色的保鮮盒或塑料袋區分生熟食品,生肉、海鮮等放在冰箱下層,熟食、即食食品放在上層。
冰箱冷藏室溫度設置在4℃以下。冷凍室溫度設置在-18℃以下,定期清理冰箱,及時丟棄過期或變質的食物。對于未食用完的剩菜剩飯,應及時放入冰箱冷藏,并在24h內食用完,再次食用前要徹底加熱。
確保食物加工安全
加工食物前要先洗手,保持廚房用具、臺面清潔。刀具、砧板要做到生熟分開,避免生肉上的細菌污染其他食物。烹飪食物時要確保徹底燒熟煮透,肉類、海鮮等食物內部溫度應達到70℃以上;蛋類要注意煮熟。
夏季在家里制作涼拌菜時注意手和餐具的清潔,蔬菜洗凈后用開水焯燙,不添加生的海鮮或肉類;調料要保持清潔,避免使用變質的醬料,一些調料由于保存不當可能發生變質,特別是已經開封的調料,如蠔油、番茄醬、沙拉醬、辣椒醬和花生醬等,由于接觸空氣容易受到污染,細菌滋生。
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盡量少吃生冷食物,如需食用,要選擇衛生條件良好的餐廳。外出就餐時,要注意餐廳的環境衛生、餐具消毒情況,避免食用路邊攤的食物。飯前便后要洗手,使用公筷公勺,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餐具不清潔也是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如果餐具沒有清洗干凈,上面殘留的食物殘渣會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下次使用時就會污染食物。還有人用不干凈的抹布擦拭餐具,這也會將抹布上的細菌帶到餐具上。
此外,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食源性疾病的風險。
來源:《中國食品安全》雜志2025年第5期
END 感謝關注合肥市場監管
當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
認為經營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時
請撥打12315
或登錄www.12315.cn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轉載是一種動力 分享是一種美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