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因為重癥肺炎從ICU撿回一條命,沒想到又被‘艱難梭菌’感染了,一天要拉十幾次,兩個星期下來體重直接打對折,如果不是糞菌移植,我真的不敢想。”提到自己的這段治療經歷,來自新疆的魯阿姨仍后怕不已。
魯阿姨在手術后正常下地行走。本文圖片均為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供圖
2025年2月,剛過花甲的魯阿姨因流感并發重癥肺炎經歷了一場生死考驗。在烏魯木齊當地醫院重癥監護室中接受了兩個星期的抗感染治療,終于遏制了致病菌,肺部炎癥逐漸消散。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隨后她又突發劇烈腹痛、腹脹,同時伴有頻繁的黏液膿血便,最厲害時一天腹瀉十多次。半個月不到,魯阿姨體重直接“腰斬”,僅剩52斤,生命危在旦夕。
了解到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功能腸道外科在頑固性腹瀉、便秘等治療上頗具特色,魯阿姨的兒子帶著母親從烏魯木齊趕到上海治療。
7月3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獲悉,為盡快明確診斷病因、盡快開展針對性治療,該院功能腸道外科主任陳啟儀決定立即采用“糞便宏基因組檢測”技術,檢測結果令整個醫療團隊震驚:魯阿姨腸道內一種稱為“艱難梭狀芽胞桿菌”的細菌豐度極高,這種超級致病菌的豐度遠超益生菌和共生菌,成為腸道內占比最高的菌屬。
“這很可能是治療重癥肺炎期間使用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群嚴重失衡,腸道的衛士益生菌及共生菌空虛,艱難梭菌趁機瘋狂增殖,從而引發了嚴重結腸炎和全身癥狀。”陳啟儀解釋說。
醫生團隊迅速制訂了腸菌移植的治療方案。在充分術前準備后,魯阿姨接受了腸道菌群移植術,健康供體的菌群通過纖細的鼻腸管注入腸道內,這一無痛無創的移植途徑可在有效抑制艱難梭菌的同時補充有益菌,重塑腸道微生態平衡。
治療前后檢測指標對比圖。
治療效果令人振奮,短短幾天,患者腹痛、腹脹和膿血便癥狀就顯著緩解,甚至能夠下床行走。進一步復查檢測進一步證實:艱難梭菌豐度迅速降至最低水平,兩種相關毒素檢測均為陰性;腸道微生物多樣性從“低水平”(2.39)提升至“稍低水平”(2.92);菌群平衡狀態從“中度失衡”(B/E值0.2)恢復至“健康平衡”(B/E值2.5);有益菌的異常項從4項減少至1項;致病真菌從顯著異常轉為無異常。
經過三個療程共計2個月的鞏固治療,魯阿姨腹瀉停止,腹痛癥狀完全緩解,恢復正常飲食,體重增長了20多斤,不再是入院時的皮包骨,最終順利康復出院。
陳啟儀指出,艱難梭菌感染導致的嚴重腹瀉,雖然公眾鮮少耳聞,但卻是院內感染腹瀉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多有“高強度”的抗生素使用經歷。因此,患者使用抗生素時務必遵醫囑,醫生在制訂抗感染治療方案時也要更精準,如果在使用廣譜抗生素后出現腸炎與腹瀉表現,需警惕這一疾病,如情況不佳要盡早尋求專業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