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癲癇患者覺得發作 “防不住”,其實掌握這幾個關鍵對策,能大大減少發作次數!先記住:發作前的細微征兆(如頭暈、肢體麻木)是身體的 “預警信號”,抓住它就能提前 “踩剎車”
一、6 個必做的預防對策,現在行動起來!
1.藥不能停,更不能亂調
- 錯誤操作:覺得 “好了就停藥”“副作用大就減量”,相當于給大腦 “拆除防護網”。
- 正確做法:
? 用手機鬧鐘提醒服藥,漏服不超過 12 小時就補吃;
? 調藥必須經醫生同意,比如減藥需 2-4 周逐步進行。
2.睡好覺,比吃補藥更管用
- 數據警示:連續熬夜 2 晚,發作風險提高 3 倍!
- 助眠技巧:
? 固定 23 點前入睡,睡前 1 小時遠離手機(藍光影響睡眠激素);
? 臥室用遮光窗簾 + 白噪音機,營造深度睡眠環境。
3.躲開這些 “發作導火索”
- 常見觸發因素:
? 強光閃爍(演唱會燈光、電視快閃鏡頭);
? 情緒大起大落(突然驚嚇、過度興奮);
? 疲勞(連續加班、長途開車)。 - 應對招:遇到強光戴墨鏡,情緒激動時做 “478 呼吸法”(吸氣 4 秒→屏息 7 秒→呼氣 8 秒)。
4.在家也要做好 “安全防護”
- 低成本措施:
? 浴室鋪防滑墊,避免發作時摔倒;
? 床頭放軟枕,發作時保護頭部;
? 高處物品收低,防止碰倒受傷。
5.壞情緒是 “隱形殺手”
- 科學依據:焦慮時大腦會分泌腎上腺素,誘發異常放電。
- 管理方法:
? 每天寫 “情緒日記”,記下讓你焦慮的事并劃掉已解決的;
? 練瑜伽或冥想,每周 3 次,每次 20 分鐘。
6.定期復查,讓醫生當 “導航”
- 查什么:每 3-6 個月查血藥濃度 + 腦電圖,防止劑量不足或藥物傷肝。
- 聰明問醫生:把發作情況記下來(如 “上個月發作 2 次,都是熬夜后”),幫助調藥更精準。
二、4 個坑別踩!這些誤區正在害你
1.“所有發作都能防住”?錯!
- 真相:約 30% 的發作由不可控因素(如基因突變)引發,預防只能 “減少頻率”,不能 “完全杜絕”。
2.“吃藥就萬事大吉”?太天真!
- 案例:患者小王只吃藥不忌口,天天喝奶茶,結果發作變頻繁。藥物需要搭配生活管理(如戒糖、規律作息)才有效。
3.“癲癇會傳染,離我遠點”?假的!
- 科學解釋:癲癇是大腦異常放電,不是細菌病毒,握手、吃飯都不會傳染,別讓偏見傷害患者。
4.“一旦吃藥就得吃一輩子”?不一定!
- 停藥條件:連續 2-5 年無發作,且腦電圖正常,經醫生評估后可逐步減藥,部分人能徹底停藥。
三、最后提醒:發作時的 “黃金應對法”
如果沒防住發作,記住 “3 不做”:
- 不強行按捺抽搐的肢體(可能導致骨折);
- 不往嘴里塞東西(避免窒息);
- 不掐人中(無效且可能損傷皮膚)。
正確做法:把患者頭偏向一側,清理周圍硬物,記錄發作時間,結束后喂少量水(清醒后)。
預防癲癇不是 “玄學”,而是 “科學管理”。從今天起,用這 6 個對策搭建 “防護網”,再避開 4 大誤區,很多患者能明顯減少發作。如果還有困惑,建議把這篇文章存手機里,復查時給醫生看,一起定制你的預防計劃!
你用過哪些預防方法?有沒有覺得特別有效的?評論區分享出來,讓更多人少走彎路~
溫馨提示:本文僅作健康科普,不替代任何醫療建議。
本文章摘自公眾號——癲憂解惑站,未經允許不得擅自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