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黃牛不只是技術問題,法治語境下,不該有律法都拴不住的“瘋?!?/blockquote>搶演唱會門票、預約景區、排專家號……為啥不少普通人點得飛快,卻總是“一無所獲”?
日前,央視新聞起底“黃?!睋屍碑a業鏈發現,很多黃牛已經不采取人海戰術,而是自動化搶票。比如,有手機應用能模擬真人操作,瘋狂點擊購買按鈕,比人手快,還能不間斷搶票;他們還有“速通插件”,通過黑客技術,繞過中間步驟、提前進入支付頁面,甚至能抓取后臺數據庫信息,突破平臺驗證機制,瞬間完成下單……
黃牛雇傭黑客或“研發”黑科技,將搶到的門票倒手,一張票能輕松翻幾番,甚至實現十倍級百倍級盈利。規模效應下,投入產出比驚人。這也是促使黃牛不斷升級換代“核心科技”的根本動力。
搶票難是事實,黑客、黃牛亂象存在也是事實,但這只是對問題的描述,并未回應大眾核心訴求——為何黃牛能作弊?究竟有無根治藥方?
既知魔高一尺,相關平臺就應有道高一丈的防作弊防插件和反黑客的技術和責任擔當。不能任由科技黃牛在搶票頁面來去自如,更不能讓消費者永遠都處于不公平的搶票行列。
這方面不是沒有成功先例。春運火車票就曾是黃牛重災區,瀏覽器搶票插件一度風行。當時,有熱門線路車票20秒售罄,搶票軟件甚至可能導致12306購票網站癱瘓,直至工信部出手叫停。亂象背后的本質還是供需失調所致。如果運力不能提升,要消除暗箱操作想象,就只剩公平公開一條路:以實名制堵住關系票,輔以票務公開、票源分配升級,讓窗口、電話和網絡票源分配有個明晰數據。如今搶票焦慮已大大緩解。
可見,技術不過是細枝末節,票務公開、信息透明、公共責任兜底才是根本。一些平臺首先要有反黃牛的決心,才可能產生技術服務雙升級的動力。網絡上的相關吐槽,必須以有力的現實整治來回應。
近日周杰倫演唱會強制退票風波,恰證明了公眾的顧慮并非多余。據報道,有粉絲搶票付款成功后,沒高興多久就收到短信強制退票。平臺對此道歉稱,工作人員在模擬“二次開售超大流量”壓測過程中,誤操作釋放出前期退票導致的回流票。工作人員誤操作后,平臺不履約卻讓消費者為技術問題買單,是否有“店大欺客”之嫌?若連基本契約精神和商業誠信都沒有,又如何能真正站在消費者立場反黃牛?
對此,監管不能手軟,可組合拳出擊。倒賣文藝演出票券及其他票證的行為,違反治安處罰法的必須追責;包括票務平臺在內的相關責任方,必須擔起加碼防技術黃牛之責。此外,還需從票源上堵住非法倒票源頭,對“內部倒票”必須嚴懲;實名制+不轉贈+限時退,讓倒票無利可圖;對現場黃牛更要露頭就打……說到底,整治黃牛不只是技術問題,法治語境下,不該有律法都拴不住的“瘋牛”。久治不愈,相關平臺也該捫心自問,真的“盡心”了嗎?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李曉亮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