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廊鎮以“‘藝’心向黨·‘宿’在雙廊”黨建品牌為牽引,將黨建工作與客棧產業深度融合,探索出基層黨建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實現從分散經營到抱團發展、從各自為政到共建共享的蝶變。
在雙廊古鎮,51條蜿蜒巷道串聯起白族民居的古樸與商鋪的熱鬧繁華。漫步古鎮巷道,總能看到一群特殊“守護者”的身影——他們是由各巷道經營戶推選而出的巷長,既是巷道秩序的維護者、鄰里糾紛的調解員,更是產業發展的排頭兵。來自江西的張子儒便是其中典型代表,這位扎根雙廊十年的創業者,從普通店長成長為無心海景客棧主理人,憑借誠信經營與創新理念,被推舉為文昌巷巷長。
“以前商戶遇事單打獨斗,找不到解決的方向。現在有了客棧黨支部牽頭,巷長和黨員中心戶協同配合,環境整治、設施維護等問題都能快速解決。”張子儒見證著古鎮的蝶變:曾經雜物堆積的巷道,在黨員干部帶頭清理、商戶共同參與下,如今潔凈如洗,成為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小巷”。雙廊鎮建立的“巷長+網格員+黨員中心戶”聯動機制,實現了問題發現、上報、解決的閉環管理,讓基層治理變得更加精細、高效,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巷,大事不出村”。
“文旅產業要行穩致遠,黨建引領是根本保障。”雙廊鎮人大主席施國東一語道破“藝”心向黨·“宿”在雙廊黨建品牌創建的初衷。隨著雙廊旅游熱度的不斷攀升,客棧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諸多問題:服務標準參差不齊,導致游客體驗不一;文化特色挖掘不足,難以形成獨特的品牌競爭力;惡性競爭時有發生,擾亂市場秩序。為破解這些發展瓶頸,雙廊鎮開展了深度調研,通過組織百場座談會、進行千次走訪,廣泛吸納商戶、居民和游客的建議,量身定制了“藝”心向黨·“宿”在雙廊黨建品牌。這一創新舉措,猶如一條紅色紐帶,將原本散落的商戶珍珠串聯起來,打造出璀璨奪目的產業項鏈,推動民宿產業從“單兵作戰”邁向“抱團共贏”的全新發展格局。
“以前我們客棧經營比較分散,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指導,競爭大于合作。自從‘藝’心向黨·‘宿’在雙廊黨建品牌創建后,大家有了共同的目標和方向。”經營雙廊等風來客棧的王榮深有感觸,“如今的變化太大了!我們每月都有經營分享會,旺季還會聯合推出特色活動。再加上黨委政府的鼎力支持,大環境好了,我們的小生意也更紅火了。”在黨建品牌引領下,商戶們打破壁壘,成立行業互助聯盟,統一服務標準、共享客戶資源,形成“一店帶一片,一片促全域”的良好發展態勢。
藝術賦能,讓雙廊的民宿更具溫度與魅力。雙廊鎮充分挖掘在地藝術資源,邀請非遺傳承人、青年畫家入駐客棧,打造沉浸式藝術空間。有的客棧變身扎染工坊,游客可親手體驗白族扎染技藝;有的開辟畫廊專區,定期舉辦民俗攝影展;特色藝術沙龍、民謠音樂會更是輪番上演,讓住宿體驗升華為文化之旅。同時,通過黨建引領產業融合發展,客棧與周邊農戶、手工藝人結成了緊密的利益共同體。走進雙廊的客棧,客房內陳列著農戶自種的新鮮水果、手工制作的乳扇等特色農產品;走廊上展示著精美的白族刺繡、富有文化底蘊的甲馬版畫等手工藝品。這種產業融合模式,既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又豐富了旅游消費場景,實現了多方共贏。“我們希望通過黨建引領,放大優質資源效應,盤活閑置資源,讓大家攜手共進,相互借力,共同發展。”施國東說道。黨建品牌不僅凝聚商戶力量,還聯動黨委政府資源為民宿發展保駕護航。
“政府搭臺,商戶唱戲。”這是雙廊商戶的共同心聲。從網紅景觀打造、對接媒體宣傳、優化古鎮交通,到完善衛生管理、升級基礎設施,一系列舉措讓商戶吃下“定心丸”。王榮指著門前盛放的鼠尾草笑道:“這些景觀都是政府精心打造,不僅扮靚了古鎮,更為客棧帶來大量流量,省下的推廣費都能升級客房設施了!”
隨著“藝”心向黨·“宿”在雙廊黨建品牌的深入創建,雙廊鎮的客棧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周邊村民的就業和增收。許多客棧優先聘用當地村民,旅游民宿產業從業人員達3882人,平均月收入4910元,越來越多的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雙廊鎮客棧服務人員楊金鳳開心地說:“以前去外地打工,一年才能回一次家,非常想家。現在在家門口工作,半天就能回家,既能照顧孩子,也能照料家庭,生活越來越有盼頭了!”
“下好先手棋、適時補短板、勇于開新局,是‘藝’心向黨·‘宿’在雙廊黨建品牌創建的核心邏輯。”施國東表示。雙廊鎮緊扣這三大策略,以黨建品牌為統領,將基層治理觸角延伸至旅游市場、商戶服務、民生保障等各個角落。在品牌效應的帶動下,雙廊鎮的游客數量逐年增加,旅游收入不斷增長。2024年,雙廊鎮接待游客726.32萬人次,其中接待過夜游客117.32萬人次。
“我們將黨委政府的管理服務觸角延伸到各個點位,就是要讓群眾有問題能及時反饋,政府能夠快速響應,有效化解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實現共同發展,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實實在在的行動。”施國東堅定地表示。
從曾經的無序競爭到如今的規范發展,從單一住宿服務到多元業態融合,雙廊鎮以‘藝’心向黨·‘宿’在雙廊黨建品牌為引領,走出了一條黨建強、產業興、鄉村美的發展之路。展望未來,隨著黨建品牌建設的持續深化,雙廊古鎮將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書寫更加精彩的發展篇章,成為基層黨建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典范。
記者:大理視點節目組
編輯:武文雯
值周:張輝 胡亞玲
主編:李勝
生態環保普法宣傳小知識(環評與排污許可)
十一、申領排污許可證后,排污單位應負的法律責任和義務
一是依法開展自行監測的義務排污單位應當按照排污許可證規定和有關標準規范,依法開展自行監測,保存原始監測記錄不少于5年。二是依法建立環境管理臺賬記錄制度的義務。環境管理臺賬是指排污單位根據排污許可證規定的格式、內容和頻次,對主要生產設施、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污染物排放自行監測以及落實各項環境管理要求等行為的具體記錄,排污單位應至少保存5年。三是依法提交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的義務排污單位應當按照排污許可證規定的內容、頻次和時間要求,向審批部門提交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如實報告污染物排放行為、排放濃度、排放量以及排污許可證有效期內發生停產時污染物排放變化的情況和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