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槌起落間
逐夢之旅
予青春以夢想 做勇往直前的追光者
恩施市人民法院
兩年前,我踏入這座被綠樹環繞、環境清幽的基層法庭——崔家壩人民法庭,這里遠離城市的浮躁,空氣中彌漫著田野的清新。庭里經手的案件,雖無驚天動地之勢,卻無一不牽動著尋常人家的悲歡離合。作為一名平凡的基層法庭法官助理,我深知肩上的責任并不平凡。每一次開庭,每一份文書,乃至每一句釋法明理,都是點亮萬家燈火的微光。
法槌下的思與行
初來乍到,法庭的莊重氛圍與繁多的案件,讓我既興奮又忐忑。書本上的法律條文是冷峻的,但在這里,它們與最鮮活的人生百態交織碰撞。
法庭的工作,要求我們真正沉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離婚案件背后,往往是日積月累的矛盾與情感糾葛;鄰里糾紛,雖多因雞毛蒜皮而起,卻也牽動著長久以來的情誼;追討薪資的案件,則反映了勞動者生活的不易與對公平的期盼。
每一個案件,都直接關聯著當事人的切身利益與生活安寧,不容小覷。因此,我們必須審慎對待每一起糾紛,在法與理的交織中尋求最貼近民情的解決方案,守護住他們最樸素的公平與尊嚴。
曾記得一起鄰里糾紛,一家在自家場壩下排水溝的旁邊堆砌堡坎,另一家則擔心下暴雨堡坎倒塌危及自身房屋,雙方鬧得不可開交,見面就眼紅。調解工作剛開展時,當事人揚言“就是天王老子來了我也不拆!”空氣中都彌漫著火藥味。
然而,經過承辦法官耐心地傾聽、調解,從情理到法理,一點點掰開揉碎了講,最終讓他們都認識到鄰里和睦的重要性,疏通心結,案結事了。
我們離開時,雙方那股子劍拔弩張的勁兒消散了許多,甚至能互相點頭,臉上帶著一絲不好意思的笑意。
那一刻,我深刻體會到:法律不僅是冰冷的規則,更是尋求一種能被當事人內心接受的平衡。
我眼中的師傅們
案件接踵而至,每一起都關系到當事人的切身利益,關系到他們對司法公正的信任。這份責任感,如同那盞長明的燈,時刻提醒著我不能有絲毫懈怠。而在具體的實踐中,如何更好地擔起這份責任,則離不開前輩們的言傳身教。
兩年來,我非常幸運,先后遇到了兩位風格迥異的法官導師。
郭韶華法官,我們親切地稱他為“郭叔”。他的辦案風格不疾不徐,如同“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在看似平淡的日常工作中,于細微之處反復斟酌、精益求精。正是這份嚴謹細致,讓我真正領悟到何為專業態度,也深刻懂得了:司法的嚴謹,遠不止于程序的規范,它更是對每一個案件負責、對每一位當事人盡責的職業態度。
薛鈺暉法官,人送外號“薛捕快”,他雷厲風行,思路清晰,行動果決,從不拖泥帶水,在他的身上,我學到了效率與擔當,懂得了在法治的框架下,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優的方法回應群眾的期盼,解決問題。
除了他們,院里的領導和同事們也給予了我無數次的指導和幫助,他們的經驗、耐心和熱忱,營造了一個積極向上、互幫互助的工作氛圍。置身其中,我感到踏實而安心,也激勵著自己要更加努力,不辜負這份集體的關懷與期望。
時光輕緩,步履匆匆,兩年的基層法庭經歷,如同一場深刻的修行。它讓我褪去青澀,學會了在喧囂中保持專注,在瑣碎中看見價值。我深知,法治的根基深植于基層,而守護這份根基,需要的是耐心、智慧與擔當。
前路依舊,我將帶著這份收獲與感悟,繼續在這片土地上耕耘,用法律守護公平,用腳步丈量民情,為這片土地上的歲月靜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來源丨崔家壩法庭
作者丨陶 婷
編輯丨喻靖堯
審核丨黃新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