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面對堆積如山、跨越幾十年的案件材料,你們沒有絲毫退縮……為了還原歷史真相,你們多次前往檔案館,仔細查閱塵封已久的資料,數次接待我們,傾聽我們的委屈,耐心幫我們分析,積極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協調,我們深切感受到了司法的溫度與力量……”
7月3日,一封原渾江市砟子煤礦19名職工聯名贈送給江源區法院石人鎮人民法庭的感謝信讀來讓人倍感溫暖。感謝信背后的故事,是法官踐行初心使命的生動寫照。
原渾江市砟子煤礦自1970年9月始建,歷經多次管理歸屬變更,1995年的水災更是讓職工檔案損毀,勞動關系認定難上加難。自2014年起,以王某苓為代表的19名職工踏上維權路,多年上訪卻始終無果。同樣遭遇的同時期工友因年齡符合條件早年均已陸續辦理退休,但這19名工人因之前不夠退休年齡沒有辦理退休手續,后來隨著國家社會保險改革,政策變化,因檔案損毀現已無法進行職工身份認定,出現了同人不同待遇的問題。雖多年信訪,卻始終無法解決問題。案件起訴至白山市江源區人民法院石人鎮人民法庭,要求認定工人們與企業存在勞動關系。
為緩解工人們的焦慮情緒,了解案件事實,開庭前法官曾三次組織工人召開見面會,耐心傾聽“他們多年的委屈”,最終得知工人們真正訴求是要求人社部門承認其職工身份,能夠按照城鎮職工辦理退休,而非確認是否存在勞動關系。但根據1986 年《國營企業招用工人暫行規定》等政策法規,該案屬于計劃經濟時期特殊勞動用工關系,屬于歷史遺留問題,依據法律規定不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
盡管如此,面對這樁跨越十幾年的“疑難雜癥”,承辦法官仍高度重視,并沒有將案件一駁了之,反而積極尋找突破口。針對工人們的訴求,法官反復解讀法律規定的同時,多次奔赴轄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檔案館,不僅從泛黃的 1984 年招收新工人花名冊、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企業職工身份登記表等檔案中抽絲剝繭,將一個個公章、一行行文字,逐漸拼湊出歷史原貌。還在文書事實認定方面做了詳細描述分析,最終將職工身份予以認定,為19人后期繳納社保、辦理退休提供了依據。下發裁定前,法官還特別到轄區社保部門進行了溝通,從共同化解信訪,解決工人難題角度,就文書內容是否需要補充征求意見,同時建議社保部門積極請示上級社保,能夠根據事實認定為職工們爭取正當權益,特事特辦。
案件雖然最終做出了駁回起訴的裁定,但因對工人們歷史遺留的大集體的職工身份進行了認定,解決了工人們無處說理的困難,也為后續事宜辦理鋪平了道路。工人們感動于法官的專業與耐心同時,亦感受到了司法的溫度與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