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2025年6月29日,特朗普在接受采訪時稱日美貿易“不公平”,還可能向日本發函強調汽車關稅,這事兒直接讓美日關系變緊張。
特朗普政府在美日關稅談判里態度特別強硬。他警告日本,要是日本不買美國大米,就把之前提出的對日關稅再提高。同時,特朗普明確表示暫時沒打算取消25%的汽車關稅。美國覺得美日貿易“不公平”,美國對日本有貿易逆差,所以就想用關稅手段讓日本讓步。
美財長(資料圖)
美國要求對日本汽車加征25%關稅,這可打到日本核心產業了。日本首相石破茂態度很強硬,說會“不惜一切代價保護汽車業”。因為汽車業是日本的支柱產業,要是在關稅上妥協,日本汽車業本財年預計損失超190億美元,GDP可能長期下滑2.2%。
除了汽車關稅,美國還要求日本把牛肉、豬肉等農產品47%的關稅大幅降低。日本擔心這樣會讓農業就業損失12萬個崗位,所以在這方面也不愿意讓步。而且,特朗普還把貿易談判和駐日美軍費用分攤、匯率政策掛鉤,這讓日本特別不滿。在G7峰會期間,特朗普和石破茂就沒達成協議,現在美日貿易談判陷入了僵局。
拜登之前用了4年時間在亞洲打造“遏華集團”,日本是這個集團里最重要的盟友。日本為了討好美國,推進了為“臺灣有事”建避難所的項目,首座大型避難所計劃在2027年年底啟用,想介入臺海局勢。可現在特朗普政府和日本因為貿易問題鬧得很不和,日本自衛隊還能不能聽從五角大樓的調遣就不好說了,拜登的“遏華”計劃很可能就這么泡湯了。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警告說,要是在7月9日“關稅緩沖期”結束前美日達不成協議,各國可能都會收到美國的“關稅加征通知”。特朗普計劃在這一天發布的信函,就像“定時炸彈”,可能意味著美日貿易協議要終結,這對拜登政府在亞洲的布局是個很大的打擊。
美國一直想讓日本配合對華技術封鎖。要是日本在美日貿易談判的壓力下妥協了,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可能會面臨短期斷鏈的風險,影響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以前用稀土出口管制反制美國關稅,日本在稀土方面依賴中國。但在美日貿易爭端的背景下,要是日本被迫選邊站,可能會加速構建稀土等資源的替代供應鏈,時間長了中國在稀土等資源領域的優勢就會被削弱。
要是美國對日本汽車加征關稅,日本為了減少損失,肯定會加速轉向中國市場。中國已經連續16年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了,2024年中日貿易額突破了4000億美元,以后中日在經濟上的合作會更深入,在技術等領域的合作空間也會擴大。
日本為了對沖和美國貿易摩擦的風險,可能會更積極地推動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以及RCEP深化。這樣就能為中國提供“去美國化”的貿易通道,中國可以更好地融入區域經濟,提升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影響力,實現貿易多元化。
之前日本財務大臣威脅要動用1.13萬億美元美債持倉作為和美國談判的籌碼。要是美日貿易矛盾一直持續,中國可以和日本在金融領域加強合作,比如聯合拋售美債,這樣能削弱美元霸權,提高人民幣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
石破茂(資料圖)
美國和日本的矛盾越來越深,日本在外交政策上會更加謹慎。中國可以用“非對抗”的姿態吸引日本,讓日本在中美之間保持戰略平衡。這能緩解中國面臨的外部地緣政治壓力,有利于拆解美國在亞洲構建的遏制中國的聯盟體系。
現在“關稅緩沖期”快結束了,美日雙方都得做出艱難的選擇。特朗普政府可能會在最后階段用更強硬的手段逼日本讓步,而日本得在維護自身經濟利益和維系美日關系之間找到平衡點。
要是美日真的因為貿易問題關系緊張,不僅會對兩國經濟產生深遠影響,還可能沖擊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地緣政治格局。對中國來說,雖然短期會面臨一些挑戰,但長期來看,這確實是一個難得的戰略機遇。中國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加強和日本等亞洲國家的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提升自身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