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由查理·卓別林自導自演的經典喜劇《淘金記》官宣將于7月25日上映,并同步發布定檔海報。據了解,今年正值該影片誕生100周年。
1925年上映的《淘金記》是由查理·卓別林執導、編劇及主演的經典無聲電影。這部由查理·卓別林 ,佐治雅·凱爾,馬科姆·威特,亨利·伯格曼,麥克·斯維恩等主演的家庭喜劇片,片長96分鐘,當前豆瓣評分高達9.2分。
本片講述的是一個流浪漢從淘金到成為富翁并收獲愛情的故事。1992 年該片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收藏于美國國會圖書館,這部電影在多項世界性的影史十大佳作評選中均居前列。
資料顯示,卓別林創作《淘金記》的靈感,來自“當納聚會”事件(Donner Party)和“克朗代克淘金潮”。前者發生于1846年,那年夏天,淘金者在一位名叫喬治·當納的人的帶領下,從四面八方趕往加利福尼亞州碰運氣;到了10月,當大部隊抵達內華達州的特納基湖(后改名為當納湖)時,遭遇雪暴,淘金者之間發生內訌,饑寒交迫之下,開始分食同伴的尸體,而在尸體耗盡后,只能啃食皮鞋。后者則發生于1896年,超10萬名淘金者為了抵達克朗代克,必須徒步穿越高寒地帶的奇爾庫特山徑,死在路上的人不計其數。
《淘金記》也見證了卓別林在電影創作上的新嘗試。1910年代,他曾先后效力于繆區爾電影公司和美國第一國家影片公司,拍片的資金和拍攝的周期都受到牽制。而在拍《淘金記》之前,他終于參與創立了聯美電影公司,第一次真正擁有創作上的自由。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卓別林也嘗試由片場走向實景。他帶著招募而來的1100名流浪漢群眾演員,完成了眾人一個接一個在大雪紛飛的奇爾庫特山蜿蜒向上攀爬的壯觀畫面。雖然因為天氣變幻無常,劇組之后仍不得不回到片場拍攝,但這也折射出卓別林在藝術創作上的大膽與創新。
此外,在《淘金記》中,卓別林在早期作品中常用的通過布景和道具制造混亂場景逗觀眾開心的做法,也大幅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對角色的深度刻畫。卓別林研究專家杰弗里·萬斯曾寫道:“《淘金記》的偉大不僅僅在于這些經典橋段,而在于它們被巧妙地融入了一個以角色驅動的敘事結構之中。”
此前,為紀念《淘金記》誕生100周年,全球7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超500家影院在今年6月26日放映這部作品的4K修復版,在中國內地也有37個城市的100家影院參與了這次活動。
采寫:南都記者 陳澤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