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晚,河南洛陽嵩縣噴泉廣場華燈璀璨,人潮涌動,由嵩縣“湖城追光·藝啟夜校”精心策劃的教學成果展演在此盛大舉行。舞臺上,德亭中心校腰鼓隊以激昂的《鼓舞飛揚》拉開序幕,漢服妝造學員在《錦繡嵩州》中再現“洛神”風華,非遺剪紙作品在光影中流轉生輝……融合傳統與現代的表演,為這座湖濱小城的市民們送上一場精神文化盛宴。
需求導向,打造家門口的“文化充電站”
“夜校時間點特別好,以前下班總是看手機、做家務,想報名瑜伽課程但時間跟工作總是有沖突。”在嵩縣某企業工作的李靜報名了瑜伽班,“現在下了班就可以直接上課,不僅讓我有了獨屬于自己的充電時間,還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針對“上班族”的時間痛點,夜校課程主要安排在周一至周五晚7點至9點及周末。
為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夜校堅持“群眾點單”,通過線上問卷廣納民意,聚焦藝術修養提升、人文素養培育、實用技能傳授,精準開設攝影剪輯、八段錦、戲曲書畫、中醫康養等8大類課程。自今年3月啟動以來,“湖城追光·藝啟夜校”迅速成為嵩縣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閃亮名片,截至6月底,夜校已開課138期,吸引5687名市民走進課堂,讓“白天上班,晚上學藝”成為嵩縣夜生活新風尚。
機制創新,探索文明實踐“夜間模式”
義診臺前,剛參加完中醫康養課程的社區醫生正為居民把脈;書畫展區,退休職工老趙的山水畫引來眾人駐足;營養餐品嘗區飄來陣陣香氣,這是美食班學員的課后作業……
“湖城追光·藝啟夜校”學習平臺秉持“公益引領、多元反哺”理念,通過“三聯動”機制整合優質資源,聯動文化館、行業協會、專業教學機構,引入優質公共文化資源,精選25名來自攝影、書畫、音樂等領域的教師,打造“低門檻+高品質”服務模式,實現從課程設計到運營服務的全鏈條公益化,切實滿足不同群體多元化、個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為擴大“湖城追光·藝啟夜校”品牌影響力。嵩縣構建全媒體傳播矩陣,線上借助官方媒體、行業媒體及抖音、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通過短視頻、圖文海報等形式展現夜校活力,累計發布內容40余條,點擊率10萬+;線下結合文明實踐、“三下鄉”等活動,組織志愿者進社區、公園開展宣傳,現場提供咨詢報名服務。
融合賦能,催化“流量”變“增量”
“夜校學的東西,馬上就能用到服務群眾上,特別有成就感。”城關鎮干部李萌利用在夜校學到的短視頻剪輯技能,制作了通俗易懂的醫保政策解讀視頻,在社區微信群廣泛傳播。夜校作為干部隊伍再造的重要平臺,開設攝影、短視頻剪輯、Deepseek應用等提升專題課程,打造基層治理“新媒體矩陣”,讓年輕干部運用新媒體成為政策傳播的“擴音器”、群眾服務的“連心橋”,目前已有56名青年基層干部參與其中。
堅持多點融合,推動“夜校流量”變“城市增量”。嵩縣以“湖城茂”商業綜合體為核心,創新打造“夜校+消費+城市提質”融合發展模式。聯合攝影工作室、環湖網紅打卡點等推出“非遺培訓”“陸渾魚宴”等主題活動,帶動周邊餐飲、文創消費增長30%;與人社局合作開設漢服妝造、無人機操作等實用課程,實現培訓就業轉化率45%;將剪紙、泥塑、嵩瓷等非遺課程與商業空間有機融合,實現文商旅協同發展。
“夜校不是曇花一現的潮流,而要成為湖城的文化地標,接下來我們將以‘公益性+有償性+第三方運營’為思路,強化市場運營思維,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縣文明辦負責人表示。未來,嵩縣將持續擦亮“湖城追光·藝啟夜校”品牌,通過“文化+”,開設更多夜校課程,讓公共文化空間不僅有“延時”服務,更讓文明實踐陣地成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群眾文化素養的新空間,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嵩縣注入更強勁的文化動力。(趙明辰 王藝茜)
【編輯 瀅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