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夜幕降臨,在華夏南路上的游園里,融合《詩經》元素的口琴演奏引得路人紛紛駐足欣賞。這是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街頭文化角”的日常一幕?!皼]想到下班路上能邂逅這樣的藝術驚喜,我們的城市越來越有文化韻味了。”駐足欣賞的李女士由衷贊嘆。
這樣的文化風景線,源自淇濱區“文化強區”戰略的持續深耕。近年來,淇濱區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創新路徑,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活化傳統文化、打造特色活動等舉措,推動文化建設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文化動能。
走進淇濱區上峪鄉文化服務中心,多功能活動室里十幾位村民正在排練新編戲曲《鄉村振興唱新篇》?!耙郧稗r閑時不是打牌就是閑逛,現在文化中心常常有活動。”村民王建國稱,這個配備舞臺、圖書室的文化中心已成為村民的“精神家園”。
截至目前,淇濱區已建成像這樣的標準化鄉鎮(街道)文化站10個、村(社區)基層文化中心132個,構建起區、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拔覀儾粌H要解決文化服務‘有沒有’的問題,更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变繛I區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員說。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淇濱區基層文化陣地開展活動620余場,參與人次超52萬。
此外,淇濱區還推進新型文化空間建設,打造多處“街頭文化角”,推出“一日一主題”常態化演出,包括口琴、葫蘆絲等專場,累計吸引2000余人參與。同時,櫻花里商業區融合非遺與潮流,設置愛情花墻、非遺市集等,實現傳統與現代交融,成為網紅打卡地。
在清溪宿云隱民宿的“非遺主題房”里,游客張先生興趣盎然地體驗著制作古法藥香。“沒想到非遺可以這么‘潮’,這種沉浸式體驗讓人印象深刻?!睆埾壬χf。
“非遺不能養在深閨,必須走進現代生活?!变繛I區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員介紹,他們通過“非遺+”模式開發研學課程、文創產品等,讓26項非遺資源重獲關注。
如果說非遺讓傳統技藝煥發新生,那么“市民夜?!眲t為市民點亮了文化生活。今年年初以來,淇濱區以“政府搭臺+專業機構授課”模式推出制作非遺藥香、詩經合唱等18門課程,累計吸引超200人次參與,讓藝術融入日常,助力全民美育提升。
如今,淇濱區非遺資源從靜態展示走向動態活化,“市民夜?!庇杉寄芘嘤柹墳槊烙脚_,二者共同構建“活態傳承+全民共享”新模式,既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也為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注入持久活力。
“‘咱村有戲’淇濱區‘戲曲村超’真熱鬧!”來自鉅橋鎮的參賽選手笑著說。作為河南省文旅融合重點項目,“咱村有戲”淇濱區“戲曲村超”以“全民參與+文旅融合”強勢破圈?;顒又?,戲曲“小白”與資深票友同臺競技,桑園小鎮、許溝村等景區變身“流動舞臺”,打造“戲在景中唱、人在景中演”的沉浸式體驗。
“活動以‘片區特色+文旅元素’為亮點:金山街道參賽者融入白蛇傳說元素,上峪鄉參賽者結合淇河文化進行演繹,鉅橋鎮參賽者突出大平調非遺特色,形成‘一鄉一主題、一場一亮點’的展演模式。”淇濱區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員表示,這場活動不僅為戲曲愛好者提供了舞臺,更成為展示淇濱文旅資源的“活名片”。
如今的淇濱區,文化不再是墻上的標語、柜中的展品,而是可觸可感的日常生活?!拔磥?,淇濱區將持續創新文化形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為城市發展注入更為強勁的文化動力?!变繛I區文化和旅游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