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工網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田國壘 通訊員葛紅普
“近年來,通過技能培訓,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20人次,建立安全生產標準化流程,形成‘草莓+’區域公用品牌,提高了草莓產業的整體水平。草莓收購價提高15%-20%,帶動周邊農戶年均增收1.2萬元。”這是截至今年7月2日,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總工會以當地齊氏草莓園區為突破口,打破傳統幫扶局限,構建全鏈條協作機制,所交出的一份成績單。
據介紹,棗莊市市中區總工會以草莓種植為抓手,通過整合多方資源,打造利益共同體和價值網絡,推動循環農業發展,形成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生態,實現多方共贏。
圖為齊氏草莓園區一角。棗莊市市中區總工會供圖
實踐中,區總工會以資金整合破局,構建產業鏈上游協同機制。齊氏草莓園區發揮牽頭作用,成立合作社,吸引周邊30多個散戶加入,構建資金互助體系,采用“大戶注資+散戶入股”模式,共同投資智能溫控大棚和冷鏈物流系統。區總工會積極協調,讓龍頭企業向中小農戶提供先進的種植技術和設備支持,實現生產要素跨主體流動,形成利益共同體。這種“以大帶小”模式,降低了散戶生產成本,提升了標準化種植水平,為產業鏈中下游發展奠定基礎。
訂單農業賦能,重塑產業鏈中下游價值鏈條。區總工會協助合作社與大型商超、電商平臺建立長期訂單合作關系,爭取到優先供貨權與品牌推廣資源。同時,區總工會搭建產銷對接平臺,推動農產品深加工、冷鏈物流與電商服務協同升級,構建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價值網絡。
工會聯合護航,打造全產業鏈和諧發展生態。區總工會聯合工友創業園定期組織技能培訓、安全生產檢查與勞資協商。開展草莓種植技術、電商運營培訓等,提高農戶技能水平。創新實施“金融+工會”服務模式,推動建立工資共決、風險共擔機制,加大工友創業園融資力度,為鄉村振興注入可持續發展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區總工會還協調建立風險儲備金制度,提升農戶抗風險能力。當遭遇自然災害等風險時,風險儲備金可以及時幫助農戶恢復生產,減少損失。例如去年暴雨災害中,這個制度就幫助受災農戶迅速修復大棚,恢復生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