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武裝對以色列打擊的背后,是停不下來的加沙沖突和地區(qū)緊張局勢。
伊朗和以色列的停火已持續(xù)一周,地區(qū)局勢依舊令人擔憂:以色列與哈馬斯第二階段停火談判遲遲未能開啟,也門胡塞武裝又發(fā)動對以色列目標的特殊軍事行動,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赫卡比公開威脅要動用B-2轟炸機轟炸也門,以色列防長警告也門將是下一個伊朗……
以色列和也門之間會不會沖突再起?加沙地帶何時能迎來停火的曙光?
美威脅出動B-2
1日晚,以色列全境防空警報聲音大作,人們紛紛躲進防空洞。隨后,也門胡塞武裝宣布對此負責。
據(jù)新華社報道,胡塞武裝稱當天向以色列發(fā)射1枚彈道導彈和3架無人機,打擊目標包括特拉維夫機場,導彈“成功命中目標”,造成“機場運轉中斷”。
也門薩那一處廣場上的導彈和無人機模型。圖源:GJ
關于行動理由,胡塞武裝表示是反對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種族滅絕罪行”,胡塞武裝將“繼續(xù)開展支援性軍事行動”,直到以色列“停止侵略并解除對加沙的封鎖”。
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警告將對胡塞武裝進行反擊。他表示:“也門(胡塞武裝)的命運與德黑蘭的命運相同。在擊碎德黑蘭的蛇頭后,我們還將打擊也門胡塞武裝。任何對以色列下手的人,手腕都會被砍斷。”
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利莘表示,胡塞武裝對以色列的襲擊,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美國調整中東政策后局勢升級累積的后果,與此同時胡塞武裝也在極力塑造自身“抗以先鋒”的形象。“幾乎在加沙地帶沖突每一次升級期間,胡塞武裝都會加大對以色列相關船只的攻擊力度。今年1月以色列與哈馬斯短暫實現(xiàn)第一階段停火后,胡塞武裝也一度暫停襲擊。”
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赫卡比1日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寫道:“或許那些B-2轟炸機應該去一趟也門!”王利莘指出,B-2轟炸機通常適用于長途奔襲和對重要戰(zhàn)略目標實施重火力“斬首”行動,“但胡塞武裝的軍事設備和領導人員分布較為分散”。同時考慮到經(jīng)濟成本和道德代價,動用B-2轟炸機似乎是一個“低性價比”的操作。
沖突停不下來
不論美軍會否不計成本對胡塞武裝實施局部“外科手術式打擊”,胡塞武裝對以色列打擊的背后,是停不下來的加沙沖突和地區(qū)緊張局勢。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2日宣布,以色列已同意一項“60天停火協(xié)議”。他警告哈馬斯,若拒絕該協(xié)議將面臨嚴厲打擊。然而可以預見的是,考慮到各方訴求存在結構性矛盾,停火協(xié)議距離最終達成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加沙地帶。圖源:GJ
更何況,就在哈馬斯2日表態(tài)將以“高度責任感”研究協(xié)議相關內容之際,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威脅稱要“將哈馬斯連根拔起”。在王利莘看來,以色列“同意停火”是迫于來自美國和國際輿論的壓力,而這份美以主導的停火協(xié)議難以被遭受生存威脅的哈馬斯接受。內塔尼亞胡實際是要求哈馬斯接受以色列的停火條件,并通過拖延談判、保留軍事行動權維持強硬形象,維系內閣運行。“長期來看,以色列實質拒絕政治解決巴勒斯坦問題,試圖以‘安全控制’替代‘兩國方案’,導致停火協(xié)議脆弱易碎。”
而對于高調介入的美國來說,在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調停是一場需要政治算計和成本管控的外交秀。王利莘表示,美國的訴求是最大化選舉紅利與國際威望,而非致力于巴以問題長期解決。而與第一任期相比,重返白宮的特朗普面對更多來自國內的麻煩,也迫使他必須更專注國內事務。
“停火不應僅僅是沖突的暫時停歇,而應是逐步有序降級進程的開端。”王利莘指出,以色列與哈馬斯缺乏明確的共同目標以及切實可行的降級路徑,而特朗普此次關于以色列同意“停火”的說法,一如此前“搶發(fā)”宣稱美國成功調停印巴沖突、伊以沖突“正式結束”,更像博人眼球而非傳遞實質性內容的“標題黨”。
籠罩在伊朗和以色列上空的陰霾還未真正散去,以色列向哈馬斯和胡塞武裝發(fā)出的威脅又讓地區(qū)局勢持續(xù)緊繃。
出品 深海區(qū)工作室
撰稿 齊旭
編輯 深海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