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到炮樓的作用,相信很多人會從軍事角度,給出合理的答案。
但若問到炮樓住人會怎樣,過目許多人都會心生疑惑:炮樓能住人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不僅能住人,還能通水通電通暖氣。
不過山東一大爺為了給炮樓安裝暖氣,一共耗費了20年的時間。
那么這棟炮樓的來歷是什么?為什么會讓人居住?又為何花費20年時間才通暖氣?
一、條件艱苦的炮樓
1962年,山東省青島市永安區永安路的炮樓里,迎來了一個十幾口人的大家庭,孫從孝就是其中之一。
孫從孝的父親是電業部門的工作人員,之前一直帶著孫從孝的爺爺奶奶及眾多子女們,住在20多平的宿舍中。
眼看實在住不下這么多人,這才重新分配了一個宿舍,就是當年日本人留下的炮樓。
雖然從整體上來講,炮樓遠比員工宿舍要大一些。
但別忘了炮樓的作用是防御,并非為了日常居住。雖然地方寬敞了,可居住環境卻變得更惡劣。
在孫從孝記憶中,炮樓有許多為了安置火炮和槍支的空洞,也有一些被子彈、炮彈擊中的痕跡。
而且炮樓內空間很小,墻壁特別厚。內部還有許多為了安置槍支彈藥而建造的架子。
想要住進來,就必須拆掉這些架子。更重要的是,72公分厚度的墻壁,使得炮樓在夏天時儲存了許多熱量。
但因為沒有通風的窗戶,這些熱量無法很好地散出,使得炮樓內部十分悶熱。
到了冬天,厚重的墻壁又阻止了陽光的熱量。再加上室內沒有暖氣,偌大的炮樓就只能依靠燒火取暖。
絕大部分時間,孫從孝等人都與父母住在同一層當中。
為了能暖和一點,大家睡在房間四周的吊鋪上,房屋中央點上爐子取暖。
可炮樓內通風不好,很可能造成煤煙中毒危及生命。
此外,炮樓內沒有廁所和自來水,每天都需要挑水洗衣做飯,還要跑很遠的地方上廁所,十分不方便。
可即便是這樣,一家十幾口人也在這個炮樓里生活下來。
隨著爺爺奶奶的老去,以及孫從孝等人的成長,這個炮樓也見證了一個幸福的大家庭的變化。
而孫從孝賺錢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改裝這個炮樓。
二、艱難的裝修過程
炮樓內部許多地方都已經塌陷,墻上也充滿了戰斗痕跡。
而弟弟妹妹也逐漸長大,一直擠在一間屋子中十分不方便。為了能得更舒服些,孫從孝開始了改造計劃。
先將房屋隔出來幾個單間,讓弟弟妹妹們都有單獨的生活空間。
隨后又將墻體進行初步粉刷,改變原有的戰火痕跡。
為了讓家人更方便一些,孫從孝又改造出合適的廁所,接著重新規劃好電路。
可就在孫從孝想要重新接電線時,問題出現了:墻壁太厚,鉆孔無法打穿。
可若是不接電線,炮樓許多地方都沒有照明設施,也存在安全隱患。
而且隨著生活環境的改善,家用電器也越來越多。
對墻體進行仔細觀察后,孫從孝突然發現一處被子彈擊穿的彈孔。
孫從孝試著將電線從彈孔處穿過來,沒想到一下就成功了。
就這樣,孫從孝成功為炮樓每一處都接好電線,徹底告別了黑暗生活。
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弟弟妹妹們也平安長大,賺錢后就搬出了炮樓。
原本十幾口人的炮樓,變得越來越冷清。
好在1975年,孫從孝與妻子魏愛琴結婚后,生下了一兒一女。
這四口人加上孫從孝的父母,一同居住在充滿回憶的炮樓內。
但孫從孝這些年的積蓄都用來改善居住環境,同時幫著父母補貼家用,根本沒攢下多少錢。
那時的收入也不高,養活一家人已經很成問題,根本沒能力換新房子。
后來孫從孝分到了一間20平的房子,可一家人住慣了炮樓,也就沒再搬出去。
唯一讓孫從孝難受的,就是無法給炮樓安裝暖氣。
那時許多北方地區都興起安裝暖氣,孫從孝也能購買好設備,打算升級一下房屋的供暖系統。
誰知炮樓墻體異常堅固,不論用什么工具都無法鉆孔。
想要參考接電線的方法,卻發現墻體上沒有那么大的彈孔。
為了能讓一家人暖和一些,孫從孝一直都沒放棄過安裝暖氣的方法,也會通過種種途徑了解如何給炮樓安裝暖氣。
誰知等到20年后的2012年,當地政府為老舊小區進行保暖時,孫從孝的炮樓才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在墻上開出一個暖氣孔。
從這之后,孫從孝的炮樓終于擺脫了寒冷的侵擾。
更令人詫異的是,即便如今的孫從孝已經有了更舒服的樓房,卻依舊每天都回到炮樓內。
三、割舍不斷的回憶
據孫從孝回憶,因為老一輩人都不愿意住死過人的房子。
所以剛分到炮樓時,自己的父親并不愿意搬進來。可若是不搬進來,炮樓有可能分給別人。
權衡利弊之下,一家人才住進這個日本人留下的建筑里。
最讓孫從孝哭笑不得的是,從家徒四壁到后來有暖氣和煤氣,5代人在這里的日子猶如打了一場漫長的游擊戰,卻也留下了不少美好回憶。
正是這份美好回憶,使得孫從孝夫妻倆一直不愿意搬走。
2015年,孫從孝后來分的房子拆遷,老兩口用賠償款買了新的房子,卻每個星期都前往炮樓待幾天,與鄰居們聊聊家常。
除了不舍得這里的生活印記外,在孫從孝心中,炮樓不僅僅是一家人的記憶載體,更是一段悲慘又壯烈的歷史載體。
1938年,山東青島成為日軍主要攻擊目標。為了保護新建立的變電站,這座炮樓由此誕生。
為了讓炮樓更堅固,日本人一再加厚墻體,普通炮彈很難將其擊穿。許多英勇的抗日人士,就犧牲在這座炮樓的槍林彈雨之中。
雖然孫從孝改變了炮樓內部結構,但外部依舊保留著抗日時期留下的裂痕。
既彰顯抗日人士的英勇,也提醒我們牢記歷史、砥礪前行。
為了讓下一代了解那段歷史,孫從孝經常在炮樓前,對鄰居家的小孩講述種種抗日事跡,讓下一代銘記烈士們的犧牲與奉獻。
一座日本人建造的炮樓,在導致許多抗日人士犧牲后,又為孫從孝幾代人提供庇護。
這個充滿鮮血與溫馨的地方,同樣彰顯著家國情懷與個人大義。
對于孫從孝花費20年安裝暖氣的情況,你認為值得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