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鄧龍輝 通訊員 崔婕 李娟娟)6月初的一個傍晚,83歲的白爺爺無明顯誘因突發腦卒中癥狀:言語不清、語速減慢、吐字不清,右側肢體偏癱,同時伴有記憶力下降和反應遲鈍。第二天下午,病情直轉急下,言語明顯減少,僅能發出簡單音節,偶可正常對答,并出現小便失禁。
由于送醫不及時,患者遺憾錯過急性溶栓最佳時機,以“言語障礙、右側肢體偏癱21小時余”緊急收住空軍第九八六醫院神經內科三病區。
患者既往病史復雜,曾患腔隙性腦梗死、糖尿病及其周圍神經病變、前列腺增生、甲狀腺結節以及雙眼白內障。神經系統查體顯示:神志清晰但存在運動性失語,理解力、定向力、判斷力、記憶力、計算力均下降,右側面癱(鼻唇溝變淺,口角左側歪,伸舌右偏),右側肢體肌力0級、肌張力減低,左側肢體肌力正常,右側肢體淺感覺減退,右側巴氏征陽性。
精準用藥,打下堅實恢復基礎
面對嚴峻病情,神經內科三病區的醫護團隊迅速行動,為患者量身制定了全面的治療方案。藥物治療是康復基石,團隊精準施藥,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動脈粥樣硬化、改善認知功能、促進側支代償、活血化瘀、改善循環以及營養神經等治療,為身體恢復奠定基礎。
多管齊下,有效助力康復之路
經顱磁刺激治療
中醫針灸療法
神經功能恢復:采用多模態綜合治療方案,電子生物反饋治療實時監測肌肉電信號,重建神經肌肉控制能力。經顱磁刺激治療通過磁場脈沖精準刺激受損腦區,促進神經通路重塑。輔以傳統中醫針灸療法,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神經功能。
運動療法(PT)
作業治療(OT)
運動功能重建:制定階梯式訓練計劃,初期使用電動起立床進行漸進式體位適應訓練,逐步克服體位性低血壓問題。隨后通過運動療法(PT)進行關節活動度訓練、平衡協調訓練和步態再教育,作業治療(OT)則著重訓練日常生活能力,從簡單的抓握練習逐步進階到穿衣、進食等復雜動作。
科技引領康復:引入下肢康復機器人訓練,通過外骨骼裝置提供精準助力,結合虛擬現實場景,在保證訓練安全性的同時,顯著提升了康復趣味性和患者依從性。
整個康復過程實行嚴格量化管理,每周進行專業評估,根據恢復情況動態調整治療方案。團隊更將心理疏導與家庭康復指導融入其中,構建起“醫院-家庭”聯動的全程康復管理模式,全方位促進患者功能恢復與生活質量提升。
奇跡綻放,意志與科學的勝利
在醫護團隊的精心照料和患者的高度配合、頑強堅持下,康復的曙光迅速顯現。
第6天: 已能在他人攙扶下緩慢行走,右上肢恢復抓握能力。
第13天: 實現重大突破——可自主用勺進食,獨立緩慢行走,言語清晰度顯著提升,理解力與記憶力也較前明顯改善。
白爺爺及家屬對治療效果給予了高度贊譽,這份認可不僅是對醫護人員精湛醫術和辛勤付出的最高褒獎,更是對科學、系統、人性化的康復治療過程的有力印證。白爺爺的成功康復,如同黑暗中的燈塔,為眾多腦卒中患者帶來了巨大的希望與鼓舞,生動詮釋了現代醫學與康復科技的力量,也為高齡重癥患者的康復之路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范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