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環衛科技網曾發布推文《》。文章指出,受1013號文等政策影響,多地暫停或終止了環衛特許經營項目的采購。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雖然限制了“特許”,但各地政府通過出讓環衛資產“融資”的腳步并未停止……
就在6月30日,又有兩地成功將環衛經營權或使用權以“高價”轉讓了。
武漢市硚口區環衛園林市政公共資源有償使用項目使用權有償轉讓
中標單位:硚環(武漢)固廢物流有限公司
中標價格:96934.99萬元
期限:30年
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環衛經營權有償出讓項目
中標單位: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環境衛生管理有限公司
中標金額:90000萬元
期限:20年
其中,武漢市硚口區項目實施內容包括古田大型生活垃圾轉運站(含配套環衛車輛設備)、古田大型垃圾轉運站旁閑置地塊配套建設廢塑料回收處理生產線及設置生態停車場、硚口公園配套服務設施及場地的有償使用。由中標企業為硚口區提供垃圾壓縮轉運服務,開展相關配套生活垃圾資源化分揀回收及停車位、公園配套服務及場地的運營,并有權收取垃圾壓縮中轉服務費用、分揀垃圾銷售收入及相關停車費收入、公園配套經營服務項目收入。
南通市經開區項目由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對環衛作業區域進行資產梳理,并將其經營權移交給經營者。
而兩個項目的中標方均為當地國有全資企業。
實際上,地方政府出讓環衛經營權在近年來屢見不鮮,只不過前些年更多叫“特許經營”,而今年開始“去特許化”。
那么,經營權和特許經營權到底有何區別?
從理論上看,經營權是指在特定的法律與經濟框架下,由部門、企業或個人對特定資源、資產或業務進行管理和運營的權力。這種權力涵蓋了對資源的占有、使用、收益以及處分等控制權,既包括對有形資產的管理,也涉及對無形資產(例如知識產權、商譽等)的運用。
特許經營權則是指在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由政府通過合規的特許經營模式授予特許經營者,使其享有投資建設運營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項目,提供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并獲得收益的權利。
特許經營權是經營權的一種特殊形式。因為“特許”具有排他性,只有政府通過合規的特許經營模式授權后,才能將對應的經營權轉變為特許經營權。
在環衛領域,為何“特許”經常行不通,“非特許”就可以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新政要求特許經營項目必須“涉及固定資產投資”,而“非特許”經營權的轉讓不強制要求社會資本投資建設資產。
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武漢市新洲區城市管理執法局新洲區環衛一體化市政公共資源有償使用經營權轉讓項目。該項目于5月6日由地方本級國企武漢市新洲問津城市投資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以62684.71萬元(約6.27億元)的轉讓費用中標。
該項目的前身是武漢市新洲區生活垃圾收運項目特許經營,剛發布招標公告不久就撞上了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項目規范實施工作的通知》(簡稱“1013號文”)。于是該項目草草收場,改頭換面為“新洲區環衛一體化市政公共資源有償使用經營權轉讓項目”重新完成了采購。
關于該項目的詳情,環衛科技網曾于5月8日發布推文《》進行了詳細解讀,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細究起來,新洲區環衛一體化市政公共資源有償使用經營權轉讓項目和新洲區生活垃圾收運項目特許經營在實施內容上并無實質差別,近乎一致,更像是為了符合政策,玩了個文字游戲。
另外,環衛科技網注意到,多地環衛經營權的受讓對象為地方城投企業。而這類企業拿到項目后往往并不自己運營,而是將項目轉包出去。這些城投平臺拿到經營權的目的更多是為了“融資”,動輒數億的轉讓費為其向金融機構貸款等大開方便之門:
一方面,以經營權為核心,結合項目投資方案(如購置設備、建設垃圾轉運站、垃圾處理廠等),向銀行或信托公司申請項目貸款,并以經營權產生的政府付費或用戶付費(如垃圾收運處理費、清掃保潔費等)作為還款來源;
另一方面,可通過將環衛經營權產生的未來現金流打包,發行資產支持證券(ABS),在資本市場融資;
此外,將市政環衛經營權作為質押物,向金融機構融資。
更有甚者,城投類企業在受讓環衛經營權后再分包給民營公司,并要求其墊資。
猶記得,PPP項目之所以進行新政改革,是因為原來PPP模式下的部分項目存在“重融資輕管理”“明股實債”等不規范現象,甚至被異化為地方政府變相融資的工具,加劇了隱性債務風險。PPP新政試圖改變上述局面,讓項目回歸本質,輕資本,重管理,提升服務質量,真正做到“政府減負、資本獲利、民眾受益”。
然而一個“去特許化”,似乎什么都沒有改變……
環衛經營權并非不能拿去“融資”。環衛服務具有 “投資大、周期長、公益性強” 的特點,長期依賴財政撥款易導致資金不足,尤其在地方財政緊張的背景下,可能出現設施老化、服務滯后等問題。通過經營權融資,政府可快速回籠資金,用于新建環衛設施、升級設備或擴大服務范圍,短期內能顯著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能力。
只是,讓融資始終服務于“更好的環衛服務”,而非單純的“錢袋子補充”,才是其價值所在。
編輯:zbl
發布:zbl
中環網聲明
1. 凡標明“原創”或來源注明“環衛科技網”的文章,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2. 如需轉載文章請聯系:131 0541 5928(同微信);
4. 本作品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 熱線:0531-8260 736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