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晚,剛下班的劉金錄顧不上回家,披著夜色直奔艾紅的住處。算上在外出差的日子,兩人已十天未見,劉金錄心中有些放不下。推門進入艾紅家,他熟門熟路地走進艾紅居住的房間。看到劉金錄熟悉的身影出現,艾紅臉上立刻漾開了笑容。“你來得剛好,我還沒吃飯呢。”“我就知道你沒吃,緊趕慢趕跑來了。”幾句簡單的問候,讓小小的房間里充滿了久違的笑聲。隨后,劉金錄像回到自己家一樣,自然地走進廚房,系上圍裙,開始為艾紅張羅晚飯。
劉金錄帶著艾紅散步、曬太陽。
艾紅是中衛市沙坡頭區永康鎮艾灣村的普通村民。2003年4月,一次外出打工的意外,導致他高位截癱,徹底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接踵而至的打擊幾乎將他擊垮——母親承受不住這沉重的打擊溘然離世,妻子也選擇了離家出走。生活的巨變將艾紅推入了絕望的深淵。劉金錄與艾紅自小相識,是多年的鄰居。得知艾紅的境遇后,那份從小一起長大的情誼化作了深深的心疼與同情。他沒有過多猶豫,主動走到艾紅床前,鄭重承諾:“從今天起,我來照顧你!”一句樸實的承諾,從此成了艾紅生命中堅實的依靠。洗衣做飯、收拾屋子、細致地擦洗身體……這些繁瑣而必需的事務,悄然融入了劉金錄的生活軌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出事那會兒,我其實還挺樂觀,”艾紅回憶道,聲音有些哽咽,“可后來母親走了,身邊再沒個能搭把手的人,我連在床上挪動身體都做不到……那真是最難熬的日子。”憶及往事,他的眼角濕潤了。“后來,我兄弟劉金錄知道了我的情況,二話不說就來照顧我。就連我身上長的褥瘡,也是他自掏腰包買藥,隔三差五給我按摩、換藥,現在這手法啊,都快趕上專業的按摩師傅了!”艾紅故作輕松地打趣道,逗得一旁的劉金錄笑出了聲。艾紅也順勢抬手,悄悄抹去眼角的淚花。
劉金錄給艾紅擦拭身體。
高昂的醫藥費不僅耗盡了艾紅本就不寬裕的家底,還讓他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身體的巨大創傷與生活的困頓,讓他臉上終日難見笑容,對一切都提不起勁。生活的無助與心理的巨大落差,將他拖入了更深的絕望。“看他整天愁眉不展,我真怕他憋出病來,抑郁了。”劉金錄回憶道,“就想著得先幫他把心里的疙瘩解開。我每天盡量抽時間過來,陪他嘮嘮嗑、說說話,聽他倒倒苦水,幫他排解排解。”
在劉金錄無微不至的照料和日復一日的耐心開導下,艾紅心底的堅冰漸漸融化,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日子也一天天有了起色。他對劉金錄的情感,從最初的深深感激,逐漸沉淀為無比的信任,最終化為一種難以割舍的依賴。每每提起這段恩情,艾紅總是雙眼飽含熱淚,聲音激動:“要不是金錄,我這條命……怕是早就沒了。”
散步期間,艾紅為兩人合影。
艾紅的故事,只是劉金錄默默付出的一個縮影。在艾灣村,提起劉金錄,村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稱他是村里的“活雷鋒”。除了傾心照顧艾紅,他還把助人的熱忱播撒向更多鄰里。無論誰家有事,只要言語一聲,劉金錄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深夜里送突發急性腎結石的鄰居艾有寶緊急就醫;義務幫左鄰右舍接水管、修電路;大雪過后主動清掃街坊門前的積雪……這些看似尋常的瑣事,在經年累月中匯聚成溫暖的溪流,生動詮釋了“鄰里好,賽金寶”這句老話的真諦。
當被問及是什么力量支撐他長年累月地付出時,這位樸實的西北漢子顯得有些局促,話語簡單卻擲地有聲:“當時沒想那么多,就覺得一定得幫,想讓他也能過得好一點。” 而獲得2024年“誠信之星”的榮譽,劉金錄看得很淡:“我就是個農民,對這些榮譽看得不重。我就想憑自己這點能力,給大家多幫點忙,也讓這助人為樂的心氣兒,能一代代傳下去。”
▌來 源:寧夏日報客戶端
馬上發布信息
(聲明:“中衛天天網”微信公眾號除原創內容外,其余來源于網絡。若有來源標注錯誤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更正或刪除。)
關注“中衛天天網”同城信息免費發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