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樂清
來源 | 賽柏藍器械
非中選耗材市場變數到來,是喜是憂?
01
7月1日起
上海下調未中選冠脈支架支付標準
7月1日,上海醫保局發布《關于調整本市冠脈支架醫保支付標準的通知》(簡稱《通知》)。
根據 《通知》,上海市參保人員使用集采范圍內的冠脈支架類中選產品發生的費用,全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按本市基本醫療保險規定支付;使用集采范圍內未中選產品發生的費用,將最高支付標準由7000元調整為848元,超出部分由個人自負,于2025年7月1日起正式執行。
最高支付標準下調6000多元,看似將對 冠脈支架非中選產品造成沉 重的利潤沖擊,但從臨床和市場的實際情況出發,最高848 元的支付標準已經為 非中選產品留出了合理的價格空間。
2020 年 11 月 ,國家組織高 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 “ 首單 ” 即納入心臟支 架 ,中選產品價格降至700-800元左右。在 2022年的接續采購中,支架采購量增加30%,中選價格略有上升,但仍穩定在800元左右。
根據國家醫保局介紹,2021-2023年降價后的中選心臟支架供應量分別是當年協議量的149%、123%和123%,此前被質疑“只降價不供貨”的問題沒有出現。
可見,目前 冠脈支架中選耗材已經能較為充分的滿足臨床所需,因此近10倍的價格倒掛顯然并不符合市場發展規律,且為了保障集采砍價成效,醫保基金也不應為如此高昂的溢價買單。
一位心內科醫生告訴賽柏藍器械:“近年科里幾乎沒有非集采中選的冠脈支架耗材,至于7000左右的價位更是早就成為歷史,即使還保留其作為最高支付標準也不再有現實意義,除非是明目張膽的利益輸送。”
02
中選/非中選價格趨近
降價入局or就此退場?
對于集采非中選耗材而言,在近年多輪價格治理影響下,其終端價格較中選產品已無 懸 殊的價格 差異。
近日, 河北 啟動管型/端端吻合器、痔吻合器、可吸收血管結扎夾等21類耗材接續采購,明確提出將非中選產品納入河北省醫用藥品器械監控管理,根據其與中選產品(或同類產品)的價格差距,進一步降低價格。
今年2月,北京醫保局發文,要求京津冀“3+N”聯盟腔鏡切割吻/縫合器類未 中選產品,在外省有帶量采購中選價格的,以該產品現行最低帶量采購中選價格作為掛網價。
自集采模式推出以來,圍繞其是否會影響創新的爭議就未停息。
國家醫保局價格招采司司長丁一磊此前曾介紹,在缺乏公平競爭的環境中,高價格不一定帶來真創新。集采重塑行業生態,為創新研發營造良好環境。
醫保支付端也始終為創新提供助力。在今年開展多個耗材集采項目中,均提到了“省級及以上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為創新醫療器械的,不納入帶量采購范圍”。
DRG/DIP2.0方案中設置特例單議機制,以山東為例,2024年對5%的DRG付費病例和5‰的DIP付費病例組織專家評審,按規定對通過評審的特例單議病例追加支付金額18.65億元。
此外, 單從上海 調整 支付標準的《通知》中,也能看出其為創新產品保留了通道。根據《通知》,非中選耗材自負部分納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各類減負范圍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支付范圍,集采范圍外產品也僅先由參保人員自負20%,其余費用再按本市基本醫療保險規定支付。
倘若未中選、集采外企業對其產品創新性有信心,那上述支付條件足夠支撐其同集采產品公平較量。從臨床經驗來看,在可承受的范圍內,患者也愿意為更好的診療效果額外付費。
相較早期耗材集采,近年大規模集采的中選率已顯著提升。例如,五批耗材國采企業中選率達到96%,產品中選率也超過90%;甘肅24省外周介入聯盟企業中選率100%,產品中選率98%。
換言之,當下集采非中選產品已成小眾市場,如果既不愿意價格讓步,也無法在臨床端證明創新價值,那這類產品將在愈加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被清出歷史舞臺。
內容溝通:秦酒(nrzx032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