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將之首的粟裕將軍,一生戎馬倥傯,指揮所部打了很多勝仗,被人們贊譽為“常勝將軍”。佩服粟裕將軍那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的林彪曾說,粟裕凈打“神仙仗”。
殊不知,“神仙仗”的背后,是粟裕將軍那戰前的詳籌細謀。如,聞名后世的“車橋戰役”,就是將軍長時間精心謀劃的杰作。
一九四三年六月,新四軍第一師師長、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將軍,接到去新四軍軍部駐地江蘇淮安盱眙地區的黃花塘開會的通知后后,陷入了沉思之中。
正在思考問題的粟裕將軍(圖像)
他可不是考慮著去不去的問題,而是在琢磨著該讓哪些人員隨行。經過一番思考,除了適量的、必帶的警衛人員外,粟裕還帶上了參謀、測繪等人員。
按照常理,外出只帶衛士或警衛部隊就可以了,何必還帶著參謀人員及負責測繪的同志?這與粟裕將軍的個人安全無關,而是與他早就在潛心謀劃著的作戰方案有關。
榮任蘇中軍區司令員后,粟裕就領導著蘇中抗日根據地的全體軍民,在組織、生活及軍事等各方面,積蓄力量,隨時準備大舉反攻日寇。
期間,粟裕發現淮安、阜寧、寶應三個縣的接壤之處——淮安的車橋一帶,是新四軍第一至第四師四個師的防區的銜接之地,也是兩支敵軍隊伍的臨界之所,堪稱軍事要沖。
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主席韓德勤的老巢,曾經設于此地。一九四三年,韓德勤在日寇的攻擊下跑路后,日偽軍占領了這里。接著,他們以車橋為中心,迫使民眾為其構筑起了十多處堅固的軍事防御陣地。
國民黨將領韓德勤(圖像)
我軍如果能組織一次戰役,攻占這一地區,奪取車橋,就可以實現蘇中、蘇北、淮南、淮北四個地區之間的戰略聯通,便于新四軍各部更好地協同作戰。
不過,要想十拿九穩而又不留有后患地組織這么一個戰役,必須選擇一個最佳的時機——既達到預期的作戰目標,又能避免我蘇中根據地招致日薄西山的日寇的、歇斯底里的瘋狂反擊。
為了達到此一目的,粟裕將軍設想,可以先尋機解決掉敵人在車橋周邊設置的工事、據點,然后,集中力量,一鼓作氣,奪占車橋。
戰役發起后,附近的以偽軍為主的敵軍各部,就他們的自私的本性來說,只會顧及自己的切身利益,主動攻擊或彼此密切配合攻擊我軍的可能性不大。
那時,敵人肯定會派部隊增援車橋。但是,分別屯住在徐州和揚州的日軍的兩個師團,都距離車橋比較遠,不可能前來援助。屆時,增援車橋地區的敵人很可能來自淮安方向。
如今的淮安小巷(圖像)
如果是那樣的話,我軍一部伏擊敵人的援軍,一部全力攻堅作戰即可。這樣,粟裕將軍的攻打車橋地區之敵的作戰預案基本形成,就等“東風”了。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的一九四二年初,粟裕將軍根據日寇在中國戰場上的作戰態勢發現,他們的敗像越來越明顯,進行大規模“掃蕩”的條件、能力在逐漸失去。
于是,粟裕將軍認為,發起自己熟籌已久的“車橋戰役”的時機開始成熟。
為了進一步充實、優化自己的作戰預案,粟裕將軍覺得有必要實地考察、調研將來的戰場的地形地勢及日偽敵情等。
故而,他借這次去黃花塘參加軍部召開的軍事會議的機會,帶上參謀、測繪人員,協助自己掌握、研判有關情況。
粟裕將軍(左)正在分析敵情(劇照)
為了能搜集、了解到更多的與作戰有關的情況,他們一行去黃花塘時,走的是一條路。返回蘇中軍區司令部時,走了另外一條。往返的總里程,達五百余里。
了解掌握了各種作戰的實際情況后,粟裕將軍決定,采取置其它于不顧,直接進攻由五百多日偽軍防守的、橫跨澗河兩岸的重地車橋。
因為,駐守的車橋敵人以為自己身處工事堅固的核心之地,一般不會首先受到攻擊。因此,他們難免會疏忽懈怠、掉以輕心。
那么,我軍正可以利用敵人的這一自以為是的僥幸心理,打他個措手不及——隱蔽行動,突襲制勝。
調集主力部隊,在地方武裝和民兵的配合下,采取“攻堅”與“打援”相結合的主體戰術,既要勝利攻克堡壘車橋,又要成功殲滅來援之敵。
新四軍圍殲日寇(畫作)
戰役進入了緊張而忙碌的準備階段后,粟裕將軍親自部署、檢查所有參戰部隊的分配編組、敵情偵察、后勤保障、民工支前等諸項戰備工作,還不時親自給部隊作政治動員。
戰役發起前,粟裕還親自率領一支部隊,在江蘇鹽城的東臺之三倉地區進行了一次前置性作戰,故意迎擊“掃蕩”我根據地的日偽軍。
然后,迅速脫離敵人的視線。如此,可以麻痹、迷惑敵人,令其誤認為我軍在手忙腳亂地躲避著他們的“掃蕩”,根本無暇其它。
一九四四年三月五日凌晨一時五十分,戰役終于打響了。面對我軍的突然、猛烈地進攻,車橋的敵人剎那間暈頭轉向,不知所措。
驚慌失措的日偽軍(劇照)
到了中午,偽軍部隊基本被解決。又經一天一夜的激戰后,我軍殲滅了日寇一個小隊的大部分,并乘勝攻占了日軍駐守的地域。
五日下午,果然從淮安方向來了援救車橋的七百多日偽軍。他們的先頭部隊剛進入車橋地區,就遭到了我伏擊打援部隊的迎頭痛擊。之后,他們惶恐不安地收縮殘部,與其后續部隊會合。
當晚,我軍從聚集在一起的、增援車橋之敵的側面、背面兩個方向,同時發起猛攻,隨即重創敵軍。傷亡慘重的敵人見勢頭不妙,立即舍拼命突圍。過程中,又被我軍分割殲滅了一大部。
駐守車橋及前來援救車橋的日偽殘敵,負隅頑抗到七日后,實在堅持不住了,即尋機狼狽逃竄而去。
隨之,我軍攻打車橋的戰役勝利結束。該戰役,就作戰形式來講,是游擊戰與運動戰的緊密結合;戰術上,主要運用了隱蔽接敵、機動突擊、單刀直入、分割圍殲、各個擊破等手段。
車橋戰役態勢圖
車橋戰役,共殲滅包括一名日軍大佐在內的日寇四百六十余人;俘獲日寇二十四人,其中有一名中尉軍官;另外,殲滅偽軍五百余人。
一次性消滅、俘獲如此之多的日軍,這在我軍的敵后戰場上是少見的。
為此,延安的《解放日報》專門發表社論,祝賀這一組織周密細致、戰果頗豐的戰役。
主要參考文獻:《無冕元帥:一個真實的粟裕》、《戰場上的粟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