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的巾幗志愿者就像我的娘家人,常來看我、幫我解決困難,提醒我復查、休息,這份關懷讓我特別溫暖。”家住夢園東小區的朱阿姨緊握志愿者祁云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2024年,西夏區婦聯以“志愿+幫扶”模式,通過政策落實、精準服務、社會聯動三大舉措,為困境婦女筑起“暖心巢”,讓“巾幗紅”成為基層治理的溫暖底色。
朱阿姨是二級肢體殘疾,2024年4月確診乳腺癌,19萬元的醫療費用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夢園社區巾幗志愿者服務隊得知后,第一時間上門協助整理申報材料,幫助其成功申請“兩癌”困難婦女救助金1萬元,緩解了燃眉之急。
西夏區婦聯以“政策宣傳+精準服務”雙輪驅動,成立“橋畔花兒”“荷花先鋒”等志愿服務隊,通過廣場舞、社火表演、知識競賽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黨的惠民政策轉化為“接地氣”的宣講。截至目前,累計開展線上線下活動149場次,覆蓋4400余人次,讓困境婦女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激發內生動力。
精準幫扶:從“一人一檔”到“一戶一策”的溫情守護
夢園社區創新“網格化+志愿化”模式,對轄區困境婦女開展全覆蓋摸排,建立動態管理臺賬,實施“一戶一策”精準幫扶。針對“兩癌”患者,除發放救助金外,還推廣女性健康保險,構建“救助+保險”雙重保障網。目前,已累計發放救助金20萬元,惠及20名因病致困婦女。
“我們不僅要解決眼前的困難,更要幫助她們重建生活信心。”夢園社區婦聯主席介紹,社區定期組織心理疏導、手工沙龍等活動,并成立“姐妹互助團”,讓患病婦女在交流中互相鼓勵。這一模式已帶動10余名愛心婦女加入志愿隊伍,形成“受助—互助—助人”的良性循環。
西夏區婦聯還積極鏈接社會資源,通過“社企合作”“執委領頭雁”等模式,為困境婦女提供就業信息、技能培訓、物資幫扶等“一站式”服務。2024年以來,已幫助30余名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組織技能培訓12場次,覆蓋200余人。
針對患病婦女的心理需求,社區聯合心理咨詢機構開展定期疏導,并組織志愿者“一對一”陪伴。朱阿姨在志愿者幫助下,不僅身體逐漸康復,還主動參與社區公益活動。“是她們讓我明白,生活雖有磨難,但愛與希望從未缺席。”她動情地說。
西夏區婦聯堅持“服務大局、服務婦女、服務家庭”宗旨,將巾幗志愿服務融入基層治理。目前,全區已組建12支巾幗志愿服務隊,吸納志愿者200余人,形成“政策宣傳—精準幫扶—社會聯動”的全鏈條服務體系。
“志愿服務是傳遞溫暖的橋梁,更是凝聚人心的力量。”西夏區婦聯主席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志愿+幫扶”模式,以更細的服務、更實的行動,讓“巾幗紅”成為婦女工作最亮眼的底色。(寧夏日報記者 楊淑瓊)
內容來源:寧夏日報客戶端
技術編輯:曾杰
責任編輯:夏潔
審核:馬學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